持续地为人生做减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世上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大学》提出的“明德”思想,类似于
佛教中人人都有的“佛性”。人们修习佛法,不断寻找“佛性”的这
程,就是“明明德”。《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要求学
道之人要学会为自我的心灵做减法,不断减去遮挡心灵的污垢,这个
过程也与《大学》里“明明德”的过程相通。包括《中庸》中的“天
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思想,也与《大学》中“明明德”的思想
相通。实际上人们都有一颗积极向上而且光亮的“心”,可以称之为
“佛性”,或者“道心”,或者“明德”。找到它,并且能够把它发扬光
大,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句子。
“为学日益”意思是说做学问要每天积累知识、不断增加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为道日损”则与之相对,追求道的境界需要每天减少杂念、欲望,去除那些不符合道的理念和行为,不断做减法。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进一步阐述修道的过程,不断地减少减少,直至达到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的“无为”状态。这里的“无为”并非完全不做事,而是不过度干预、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去行动。 上面是AI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解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