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3-2-11 15:33:13

“ 现在有些专家很不像话,忘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

         “ 现在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没有钱花了就觉得是父母给的太少,或者觉得企业、老板给的工资太低。其实很少有年轻人反思,可能是自己的专业素质、个人能力不够,所以才有这么低的工资。”

         这一番话,将 中航基金 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 邓海清 送上了微博热搜榜首。大量中国网民对 邓海清 的言语表示反感甚至愤怒,认为他这是在 PUA 年轻人。PUA 的全称是“ Pick-up Artist ”,原意是指“ 搭讪艺术家 ”,现在成为了网络用语,形容在精神上打击人。

         邓海清 的个人简历相当优秀,属于妥妥的中国社会精英。他在 复旦大学 获得金融学博士,在 人民银行 开展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在学术方面,他任中国顶级名校 人民大学 的客座教授和 北京师范大学 的特聘导师,研究方向重点覆盖中国宏观经济、政府政策、货币政策、海外宏观、国内外金融市场等领域,对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配置有研究,著有《 金融新格局 》《 利率市场化: 突围中国债务困局 》、《 泡沫的终结 》等书籍。

      在商业方面,邓海清 曾就职于 国金证券研究所 宏观策略组,任 宏源证券研究所 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还是 九州证券 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蚂蚁金服研究院 副院长、华尔街见闻研究院 院长、首席经济学家、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 他还是2013年和2014年 新财富 上榜分析师,是2016年 第一财经年度机构 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也是《 上海证券报 》、财新网、FT 中文网 等专栏作家,并且曾在上海市政府任职多年。

         如此光鲜的履历和成就,可谓 政学商 三界通吃,普通人哪怕收获得其中一样,都可以说达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也许是沉浸在上层社会中太久,邓海清 在发表此番言论的时候,没有把年轻人当活生生的个体,而是作为“ 人力资源 ”来谈,还对比起了劳动力的“ 性价比 ”。

         他在 2023年 长白山高峰论坛 开幕前夕 接受采访时说,以中国国内的很多年轻人来讲,“ 其实你干的这点活,可能在 泰国 或者在 越南,人家只要你的 一半的工资 就能干和你一样的活 ”。

         居高临下的冰冷态度,激起了网民们的抵触情绪:“ 同等房价,在 泰国 和 越南 别墅都好几栋了。”“ 越南 泰国 的消费水平有我们高么? 我们工资确实低啊。”“ 比 越南 泰国,你怎么不比美国呢? ”“ 工资对标 越南,产值又要直追 英美。”

          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击 邓海清 的很多帖子也上了热搜。从诸多留言来看,邓海清 和网民们的观点之所以产生分歧,是因为网民不觉得能力是唯一影响工资的因素,高物价、高房价、就业机会、家庭出身、行业领域等方方面面都影响收入,不应该单纯地对比工资数额,而且谈到“ 劳动力的性价比 ”这件事,就完全站在了 企业和管理者 的立场,忽略了年轻人的感受。

         还有网民引用 统计学 的概念说:“ 关联不成因果。” 如果以 线性回归 观察能力和工资的关系,即使二者相互关联,也并不意味着存在 因果关系。邓海清 作为这样一名背景深厚的专家,却刻意模糊 关联 和 因果 之间的概念,逻辑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另有人认为,当下年轻人所获得的机会,远远比 邓海清 年轻时那个年代少。1980年代 大学毕业的本科生,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的时代,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颇受重用,任职提拔年限卡得也不严。虽然物质条件很艰苦,但对个人发展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而现在很多岗位,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士,甚至博士,都要一步步熬。很多能力、素质和学历都不差的年轻人,却面临提拔晋升艰难的困境。

         有知乎帖子就写到,现在一些身居高位者,并不是他们的 初始能力 和 综合素质 高,而是赶上了好的时候,刚毕业就能参加重要的工作,没干两年就能到小领导的位置上去锻炼,还常常主导一些急难险重的大事情,自然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不断提升和进步。如果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能有他们那样的锻炼和成长机会,他们的进步和提升,会更快,也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 很多像 邓海清先生 这样的成功人士,年轻时物质条件艰苦,似乎一路筚路蓝缕才走到今天的高位,他们也就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 这一切都是靠我的努力和能力。但没有任何人的成功,可以脱离 时代 和 环境 的红利。”

      “ 如果把现在这些身居高位的领导们拉回他们八九十年刚工作时,和现在毕业的大学生比,他们会被虐得渣渣都不剩。”

         为什么短短几句话,引起这么多批评声?

         邓海清 是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上述的话。其实,整个采访长达一个小时,招来年轻网民广泛反对的发言则不到一分钟。 短短几句话能引起潮水一般的批评声,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当前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中国年轻人对现状深为不满。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躺平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在暗戳戳的努力,却寻找不到多少机会。邓海清 把能力和工资直接挂钩,伤了很多人的心。

      有评论就写道:“ 在年轻人极苦的今天,这个社会总是在自上而下的傲慢俯视里,指责挑剔年轻人,怪他们躺平,怪他们不上进,怪他们不愿进厂,怪他们不愿生娃,怪他们不愿买房 …… 始终是夸夸其谈天下事,不肯俯首看苍生,十分可气。”

         智联招聘 今日发布一份《 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显示,在已经拿到 Offer 并完成签约的应届毕业生中,平均签约 月薪 为 6507元 。其中,签约 月薪 达到 1万元 以上的占比 10.7%,3000元以下 月薪的毕业生占比 6%。

         如果以 6507元 的平均月薪来算,除去 食宿 和 贷款 等生活花销,年轻人的存款所剩无几,更不提一二线城市的高昂房价,是压在无数人身上的大山。当前独生子女一代,未来还需要独自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不难理解为什么 邓海清 成了情绪的发泄口。

         恒大 前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的每条鼓励生育建议,基本上都伴随着争议。这一次,他将“ 法定婚龄降到 18岁 ”送上热搜。

         任泽平 2月5日 在微博发文,指出中国结婚率从 2000年 的 6.7% 上升到 2013 年的 9.9%,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 结婚率下降到 5.8%。在结婚率高的 2013年,结婚登记对数为 1346.93万对,如今已连续八年下降。

         他认为,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且适婚人口男多女少,建议把法定婚龄降到 18岁,增加住宅土地供应、给予购房补贴和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等,以此来减少结婚成本和生活压力。

      “ 法定婚龄降至 18岁 ”的建议捅了蜜蜂窝,相关话题连续多日挂在微博热搜榜上,有支持者表示赞同,但大部分网友提出质疑。中国目前法定婚龄为男性 22岁、女性 20岁。22岁 基本上是大学毕业的年龄,如果不上大学,20岁 左右会积累约 两年 工作经验。

         网民认为,目前的法定婚龄很科学,让年轻人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生成一定的婚恋观,能更好地为婚姻负责。18周岁 刚刚成年,正是各种冲动最频发的年纪,加之没有经济基础,婚姻质量会受影响。有留言说:“ 爱情是虚无的,婚姻可是物质的。除非客观条件改善,否则谈18岁结婚简直是 新型诈骗。”

         媒体人 侯虹斌 指出,把法定婚龄降至 18岁,晚婚者不受影响,但贫困地区女性会过得非常艰难,可能会被剥夺继续求学的机会,成为法律上的倒退。现在中国很多落后地区的女孩,没到婚龄就被家庭胁迫结婚换彩礼。领不了结婚证,父母还有所忌惮;一旦降低婚龄,相当一部分农村女孩读完高中就不能上大学,必须嫁人。

         降低法定婚龄,也不一定就能提高生育率。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复杂,和养育成本高、结婚成本高、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等息息相关。降低法定婚龄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初婚率,还是个未知数。

         引起广泛争议后,任泽平 发文统一回应,似有意终结此番讨论。他写道,中国法定结婚年龄远远高于欧美亚世界各国,比如日本婚龄是男性 18岁、女性 16岁,美国婚龄是男女均为 18岁。中国的法定婚龄大,是计划生育时代提倡晚婚晚育的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婚龄是利国利民的善政。降低婚龄是还权于民,扩大个人自主选择的权力。




.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3-2-11 15:35:19





.

敲钟人 发表于 2023-2-11 17:28:09

知识分子的腐败

猫鼬sister 发表于 2023-2-12 01:11:28

现在知识分子根本没用风骨,像杨绛,林语堂,钱钟书,钱学森这样的大家没有了,我谈恋爱遇见几个年轻教授,毫无道德可言,全都脚踏几只船,现在不要盲目崇拜学历,跟人品没啥关系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3-2-12 08:51:52

学历 跟 人品 没啥关系 ;P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3-2-12 14:29:10

职务 跟 人品 没啥关系 {:10_507:}

jackharry 发表于 2023-2-17 16:14:38

我一直反感专家,乱放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 现在有些专家很不像话,忘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