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的巴黎
大约是在一两年前,有一次我还看到,在香榭丽舍大道快到头的地方,挨着蒙田大道(Avene Montaigne),一栋高雅的19世纪初期大楼前排起长长的人龙。我心想,啊,也许新开了一间画廊?也许,哪位有钱的大慈善家打开豪宅、启迪民众?
不对。这栋大厦被美国一个著名时装公司买走了。直到今天,门外仍然转着圈儿排着大队。奇怪的是,有些来排队的人竟然是美国人!同时,一批顾影自怜的迎宾男把虚荣升华到艺术高度,搔首弄姿,与从哥伦比亚到台湾、来自世界各地、神魂颠倒的购物女郎一起合影。
你可不要以为,这是因为我脾气乖戾且有仇外情绪,神经过敏、唠唠叨叨,我向你保证,许多巴黎人也有同感。
大多数巴黎人并不去香榭丽舍,除非圣诞节可能会去看看彩灯。他们知道,那里太拥挤、让人烦躁不安,物价太贵。
归根结底,香榭丽舍是外地人来瞄一眼那个并不存在的、想象中的巴黎的地方。
确实,有一个长期流传的笑话。做记者可能都免不了要做“街头采访”(随便找几个人发表看法);做街头采访,千万不要去巴黎最著名的那条大街。为什么呢?因为在香榭丽舍,很难找到真正的法国人。
法国范儿哪去了?
我认识一个人和我看法一样。这就是弗罗里安·安赛姆(Florian Anselme)。他最近撰写过一部新书,名为“香榭丽舍的隐秘生活”。安赛姆向我抱怨说,香榭丽舍不“香”了。原来,巴黎人会到这里来,在高大的梧桐树下漫步,喝杯咖啡,与朋友约会,在精品店橱窗前驻足。很迷人、很法国范。
安赛姆说,30年前希拉克当市长的时候,一切都开始变了。强大的名牌公司杀进来,海湾国家的阿拉伯人开始买房。漫步的巴黎人走开了。
剩下的,至少有一部分对身体也越来越有害。比如,香榭丽舍大道旁的蓬蒂约路(Rue de Ponthieu),名字听上去很浪漫,现在开了一连串的夜总会,吸引的常客包括足球运动员、贩毒发了财的人,还有三陪女郎。
如果把漫画家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搬到现在的巴黎,他肯定能画出一批上等漫画:可卡因的邪恶,暴力,震耳欲聋的电子音乐。
上个星期日早晨七点我看到一个随地小便的年轻女郎,大概她也不会逃过霍加斯的画笔。
这真的很可惜。因为香榭丽舍的构思可以说是宏大、壮丽的城市规划的典范。大道的远景依然美到眩目,前半段花园依存的一头几乎保留原貌。但是,如同腐败的罗马晚期帝王一样,香榭丽舍长期以来固步自封。
现在,如果有初来巴黎的人问我该到哪里去看一看?我的回答很明了:卢浮宫、马莱区、西岱岛、埃菲尔铁塔。
不过,如同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笔下描写的一样:躲开香榭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