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是当代华德福教育 ? 沈从文 ……

新闻关注 新闻关注 105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4-05-1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当我学会了用 自己眼睛 看世界一切,我得去认识生活以外的生活,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

      “ 我非从学塾逃到外面空气下不可,逃学 过后又得 逃避处罚,我最先所学,同时拿来 致用 的,也就是根据各种经验来制作各种谎话。”免不了有逃学失败、谎话被识破的时候,就得罚跪,“ 我一面被处罚跪在房中的一隅,一面便记着各种事情,想象恰如生了一对翅膀,凭经验飞到各样动人事物上去。” —— 河中的鳜鱼被钓起,天上飞满风筝,空山中歌呼的黄鹂,树木上累累的果实 —— 神游于外,处罚的痛苦也就忘掉了; 而且,“ 我应感谢那种处罚,使我无法同 自然接近 时,给我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

       任何方法都不能拘束这颗 小小的 心: 既然已经开始对一本 自然、社会的 大书 产生出强烈兴趣和冲动,他就要遏止不住地翻阅下去。《 从文自传 》 有一章标题为《 我读一本 小书 同时又读一本 大书 》, 描述一个 儿童用自己的眼睛 看世界的具体情形,特别突出的是身心亲近自然的真切感受,同时还有对于日常人事和生活现象的浓厚兴趣,譬如上学路上经过的各种 小铺面、小作坊,每天都可以看到的 民间手艺,诸如此类。

      “ 大书 ”的比喻,与后来 沈从文 喜欢用的“ 教育 ”这个词相连。当这个小孩开始读这本“ 大书 ”的时候,这种“ 教育 ”也就开始了: 不同于旧式私塾的教育,也不同于新式学校制度的教育,这种“ 教育 ”的概念宽阔得多,也更根本,更有深入骨髓的影响。 它是以 自然现象 和 人生现象 为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 大书 而进行的不停息的自我教育过程。“ 尽我到日光下去认识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 ”,“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得来,却不需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几乎从一开始,这颗向宽广世界敞开的 小小心灵,就被这个没有边界的 世界 带进了永远不会满足、也就永远停不下来的没有边界的探寻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小小的心灵变得越来越充实,越来越阔大 ——

        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 上进,不好好的利用自己聪明 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 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 读书 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希奇。 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 骡子推磨 时得把眼睛遮上? 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 水里一淬 方能坚硬?  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 木头 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  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 铜板上 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  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答解。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 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 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剸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泼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 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希奇古怪的梦。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 过去 ”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 宽广 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 更宽广 的世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