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reen5 于 2025-6-13 18:54 编辑
今天花了约一个小时阅读中文版的《影响力》第一章。然后又花了约一个小时阅读英文版的第一章,但只读了一半就感觉大脑累了。
《影响力》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西奥迪尼写的一部专著,研究人类顺从性行为的奥秘。该书一经出版立刻得到社会的巨大欢迎。2009年被介绍到中国。目前有两个译本,陈叙的和闾佳的,闾佳的译本后出,在质量上更胜一筹。
微信读书和京东读书上有闾佳的译本。京东读书上是免费阅读的。
第一章主要讲人类消费行为里的几个刻板模式。一是便宜没好货,一分价格一分货。他举的例子是亚利桑那的一个印度珠宝店怎么卖绿宝石。因为拿货便宜一开始价格设定比较低, 放很久也卖不出去,后来老板在出差之前给店员留个纸条,说以1/2的价格卖。 纸条字迹有点模糊,店员以为是提价2倍卖,结果提价后那批绿宝石很快被游客一扫而光。作者分析是顾客不是爱高价,而是爱高价背后的好质量。
第二个故事也是珠宝消费的。有个人即将举办婚礼,要给未婚妻选条项链。他去珠宝店看,看中了一款,一问价格,是250刀。他立马就很失望,说不是他要的。店主立马意识到这是价格定位达不到顾客的心理预期。于是隔了一天打电话给这个顾客,说向他推荐另一款项链,保证合乎他心意。这个顾客来了,看着项链果然很入眼,询问价格,店主说有点贵的,是500刀。顾客很满意,说想买。店主跟他说,因为你是为婚礼而买,是件大喜事,店家愿意价格打五折, 就是250刀。这个顾客一听,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地把它买回家了。这个故事反映的是人类消费行为里的另一个刻板模式,就是商品最好是原价贵,是好东西, 然后打折,造成以低价获得好货的心理印象。
第三个故事也是关于消费心理的。这次是房地产销售。在房产销售时人们常常挑花了眼,拿不定主意买还是不买。于是房产中介想出一个主意,特意弄出两三套保留房,价格高条件差。卖房的中介先带着买房客看这几套赖房子, 然后带他们看条件好价格适中的房子。不出所料, 这些买房客一看到正常价的房子眼前一亮,很快做决定买房。这个在在消费心理上称为比较心理。通过比较,让消费者顺从销售人员的诱导和安排,中他们的圈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