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公益论坛

查看: 35|回复: 1

纵论医疗滥用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818

主题

151

回帖

36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5
铁血男刀 发表于 昨天 19:45| 字数 1,97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纵论医疗滥用
2025.08.10
以现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让生物恐怖的门槛越来越低。而这种技术如果拿来作恶,可能能够引起巨大的社会恐慌和无可估量的损失。专家表示不到1g的肉毒素,就足以夺走100万人的生命。必须高度预警美国生物技术领域内的恶性现象。现在我集中论述一下医疗滥用。譬如苏联医疗系统可能被用于镇压异见者(如强制精神病院收治政治犯)。再譬如疫情期间,违背“知情同意”原则打疫苗可能构成医疗迫害。医疗迫害的本质是权力结构对弱势群体的健康权剥夺。识别和反抗这种行为,需结合伦理坚守、法律工具和社会运动。在全球化与科技发展的今天,构建公平的医疗体系仍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挑战。历史上的医疗杀人案例如纳粹医生以“优生学”名义杀害残障人士。还有日本731部队在中国进行活体解剖、细菌战实验,战后部分人员逃脱审判,美国以获取实验数据为条件包庇战犯。
医疗技术的本质是救死扶伤、减轻病痛、促进健康,任何将其用于害人的行为都是对医学伦理的严重违背,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医疗技术滥用根源于治疗目的异化为创收手段、医患关系异化为消费关系。有必要将手术记录同步上传至国家医疗技术监管平台,学校期间提高医学伦理学课时。医学伦理的核心原则是“不伤害”,所有医疗从业者都需宣誓维护生命尊严。历史上日本731部队的暴行被定性为反人类罪。我们既要警惕“科学狂人”的出现,也要避免因噎废食阻碍正当科研。每个人都应成为生物安全的监督者,发现可疑行为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举报平台(中国)反映。“医学的使命是治愈,而非伤害”。技术的善恶取决于使用者。医疗技术若被恶意利用,则可能成为杀人工具。这种行为不仅违背医学伦理,也触犯法律,甚至可能构成反人类罪。医疗技术如何被用于杀人。1.直接杀人手段。药物注射杀人:利用高剂量麻醉剂、神经毒素或钾溶液进行隐秘谋杀。医疗设备操控:篡改呼吸机参数、输液速度或心脏起搏器程序,导致患者死亡。基因编辑武器:理论上,制造针对特定基因的致命病毒(如针对某一种族的基因武器)。2.间接杀人手段。虚假诊断+错误治疗:医生故意误诊癌症,让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化疗或手术致死。器官摘除:涉及黑市器官交易。生物武器研发:利用合成生物学制造致命病原体(如改造天花病毒增强毒性)。伦理与法律绝对禁止医学手段用于酷刑或谋杀。确立人体实验的伦理原则是强调知情同意。严禁医学技术用于非治疗性伤害。如何防范医疗技术被用于杀人,1.加强监管。进行医疗记录审计:对异常死亡病例进行回溯调查。药物管控:严格管理麻醉剂、剧毒药物(如氰化物),完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基因技术监管:研究需在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进行。2.伦理教育与法律威慑。医学院必修医学伦理学,强化誓言。建立举报机制(如中国12339国家安全举报平台)。国际协作打击非法生物实验(如《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医学必须坚守“不伤害”原则。医疗技术一旦被用于杀人,其危害远超传统武器,因为它可能精准、隐蔽且大规模地剥夺生命。这警示我们:医学必须永远以拯救生命为宗旨,而非毁灭。任何利用医疗技术害人的行为,都应受到最严厉的法律制裁。科学家、医生和社会各界必须共同维护医学的纯洁性,防止技术被滥用。医疗行业乱象的典型表现有:切除患者正常器官、虚构病情、过度检查、违规手术等。医疗产业化导致医院运营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背离公益初衷。医疗行业不规范行为包括利用患者对肿瘤标志物等专业数据的认知盲区,将临床意义有限的指标异常夸大解释,进行病程严重化表述,采用“可能癌变”“随时恶化”等模糊性医学表述,使患者接受非必要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等自限性疾病实施手术,争议性手术量增加。存在器械依赖现象:心脏支架技术滥用。沟通环节的话术体系存在情感绑架、风险恐吓、信息不对称利用,使用模糊科技概念使患者对新技术接受度提高。医疗行为的专业壁垒使得违规行为识别困难。应当将患者满意度纳入医院绩效考核核心指标,建立医疗行为终身追溯制度,建立医务人员伦理信用档案,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医疗暴力犯罪是指利用医学知识、技术或职务便利实施的故意伤害或杀人行为。这类犯罪具有专业性、隐蔽性和危害性大等特点。医疗暴力犯罪的技术手段包括:1.药物滥用。致命药物注射和处方杀人:通过开具过量或禁忌药物组合致人死亡。2.医疗器械滥用。手术器械在手术过程中故意造成不可逆损伤。对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医疗设备进行恶意操控。3.生物技术滥用。故意传播传染病病原体。医疗暴力犯罪是医学技术被异化的极端表现,需要采取法律、技术、伦理等多维度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只有建立完善的预防和惩处机制,才能确保医学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有必要促进人文与技术融合,在医学教育中强化人文课程;推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建立医患沟通评价机制,使技术服务于人的整体健康而非单纯疾病指标。


尚未签到

818

主题

151

回帖

36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5
 楼主| 铁血男刀 发表于 昨天 19:47| 字数 1,37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技术滥用主要表现为医源性疾病风险上升,某些医生救人也“害人”,这些套路千万要注意。1.经济性伤害。指医务人员出于个人或团体的利益导致“过度医疗消费”,而使病人蒙受经济利益的损失,以大处方、漫天检查为代表,这也是中国民众积怨最深的众矢之的。医生倾向于将病人的病情适当往严重解释。此举一是为引起病人对于治疗的重视,二是为可能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找到托词;还有可能是为下一步的过度医疗设下伏笔。这种将病情严重化解释不仅可能给病人带来经济负担,同时也是一种行为性伤害,无端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2.过度检查现象。譬如每个医院都争着买CT或磁共振,将拥有这些仪器当成一个医院上不上档次的指标,而不考虑是否有这么多的病人,是否有这么多的需求。当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的需求时,医院只能通过完成任务或开单提成的方式鼓励医生大开检查单,尽量创造需求来养活这些高档的检查仪器。如果医生不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而是希望用大把抓的检查来明确诊断,这何尝不是一种经济性伤害。3.大处方。这种经济伤害有些是病人对高档药、进口药、新药的迷信造成,而更多的时候是医生利用自己对医学知识的垄断与处方权,为追求自己或集体的经济利益,开出与病人经济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各种药物。4.过度治疗。指医生采取了超过治疗原则的方案。最常见的是本可以门诊治疗的建议住院,尽管住院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医院,因为没有病人,病房空置,于是想方设法增加入院率,门诊医生只得吓唬、“忽悠”病人住院治疗。本可保守治疗的建议手术治疗,本可不放置器械的力荐放置器械,本可放置国产器械的力推放置进口器械。5.乱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手术室乱收费是其中最严重的,手术室用了多少材料,用了什么东西,全由手术室自己说了算。6.索要红包、吃请。随着药品回扣及器械回扣的“普及”,医生索要红包、吃请的行为几乎在短时间内突然消失,因为相对于隐蔽的药品回扣及器械回扣,索要红包、吃请风险太大。大多数医生对于自愿送上的红包也是小心翼翼,但仍有一部分医生向病人暗示甚至明说,索要红包或吃请,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麻醉科室,原因是麻醉科室药品回扣及器械回扣较少,医师仍通过索要红包的“老办法”来获得额外收入。

技术一旦被用来作恶,究竟会有多可怕。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就看怎么用了。不怕流氓会武术,就怕流氓有文化。医学技术作为人类对抗疾病的重要工具,其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治愈与伤害的双重可能性。医疗的异化现象就是过度依赖技术导致“看病不看人”现象。医生沉迷于仪器数据,忽视患者心理需求;医院追求高精尖设备,推高医疗成本。这种异化使医患关系物化,加剧社会不公。“是药三分毒”的古训至今有效。化疗在杀灭癌细胞时损伤健康组织;抗生素滥用催生超级细菌;手术并发症难以完全避免。医疗本身可能成为新的致病因素。需要通过伦理引导、人文关怀和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才能使这把“剑”精准刺向疾病而非健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陆续曝光的“魔鬼医生”案例显示,当医疗权力失去有效制约时,可能异化为伤害患者的工具。这种现象的极端案例是通过伪造病情、过度治疗等手段牟利;将健康人诊断为癌症患者实施化疗。将患者视为牟利工具是一种职业伦理的崩塌。我们认为建立医务人员道德信用档案、设立医疗行业“伦理一票否决制”很有必要。“魔鬼医生”现象的防治需要制度完善、伦理重建的协同推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及版权声明|关于|美丽心灵公益论坛

GMT+8, 2025-8-11 18:43 , Processed in 0.0505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