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以血小板数目增多、巨核细胞增生并伴有出血或微血管痉挛倾向为特征。症状和体征可能包括头痛(眼部偏头痛)、感觉异常、出血、红斑性肢痛或指端缺血。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因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造成血小板生成增加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通常发生在 50 岁以后,女性发病率较高。 Janus激酶2(JAK2)酶突变,(JAK2V617F),存在于大约50%的患者中; JAK2是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参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血小板生成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信号转导。
其他患者的钙网蛋白基因外显子 9 发生突变(卡拉尔)。钙网蛋白 突变通常有 2 种类型,称为 1 型和 2 型。患者患有 CALR 突变血小板计数往往高于突变患者 JAK2 突变。
少数患者具有获得性体细胞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基因(MPL)突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症状是
- 瘀伤和出血
- 眼型偏头痛
- 手脚感觉异常(表现为红斑性肢痛)
- 神经功能缺损
出血通常是轻微的,很少自发的,表现为鼻出血、易瘀伤,或胃肠道出血。然而,严重出血可能发生在一小部分患者的极端血小板增多。
红斑性肢痛(手脚灼痛,伴有发热,红斑,有时指部缺血伴溃疡)。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具体取决于大脑的哪个部分受到影响。
脾脏可能可触及,但显着的脾肿大并不常见。显着的脾肿大应提示另一种骨髓增生性肿瘤或与血小板计数升高不直接相关的脾肿大的原因。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
- 全血细胞计数和外周血涂片
-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其他骨髓增生性肿瘤的原因
- 细胞遗传学检查
- JAK2基因突变,如果为阴性, CALR基因或者MPL基因突变分析
- 很少进行骨髓穿刺和活检
根据
《默沙东医疗手册官网》的表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排除性诊断,排除血小板增多症及其它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反应性因素,应考虑该诊断。
如果怀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应进行全血细胞计数 (CBC)、外周血涂片和铁检查(因为血小板增多可能由缺铁引起)。
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血小板计数 > 450,000/mcL(> 450 × 109/L),但可以是 >1,000,000/mcL (> 1000 × 109/L)。妊娠期间,血小板计数可下降。
通过正常的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和铁检查,以及缺乏BCR-ABL易位,来提示诊断。
外周血涂片可出现巨大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碎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
- 有时服用阿司匹林
- 降低血小板药物(例如聚乙二醇干扰素、阿那格雷)
- 很少进行血小板单采术
- 很少使用细胞毒性药物 如羟基脲
- 很少进行干细胞移植
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低风险患者(无心血管疾病),每天口服一次阿司匹林 81 毫克通常足以缓解轻度血管舒缩症状(例如头痛、轻度指缺血、红斑性肢痛)。 JAK2 突变,但必要时可以使用更高的剂量。严重的偏头痛可能需要降低血小板数量来加以控制。
氨基己酸或氨甲环酸可有效控制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的出血,故适用于如牙科工作等小操作中。主要治疗过程可能需要涉及对血小板数目的改善。可以通过测量瑞斯托菌素辅助因子活性来评估血小板功能。
JAK2 抑制剂如鲁索替尼可能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效。
同种异体 干细胞移植 很少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但如果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则有效。
降低血小板计数
因为预后通常良好,且血小板增多程度与血栓形成程度无相关性,因此在无症状的患者中不应仅为改善血小板计数而使用降低血小板数量的潜在细胞毒性药物。为降低血小板数量而给予治疗的一般指征有
-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吸烟
- 严重出血
- 需要对伴有极度血小板增多和低瑞斯托菌素辅因子活性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
- 有时会出现严重偏头痛
然而,没有数据可证实细胞毒治疗降低血小板计数后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或提高生存率。
降低血小板的药物包括阿那格雷、干扰素α-2b和羟基脲。
羟基脲曾经被认为是必要的血小板增多症治疗的首选药物,但长期使用没有任何益处,并且具有骨髓毒性。
羟基脲只能由熟悉其使用和监测的专家开处方,切勿长期使用。患者应每周监测一次全血细胞计数。若白细胞计数下降到 < 4000/mcL (< 4 × 109/L),当其值正常化时,羟基脲应继续使用但需减量50%。当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预后
预期寿命几乎正常。虽然症状很常见,但病程通常是良性的。
严重的动脉血栓并发症很少见,但可以是致命性的。<2%的患者会发生白血病转化,但给予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包括羟基脲,其发生率可能有所增加。
一些患者可发生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特别是男性患者且伴有JAK2V617F或 CALR 1型突变。
所有 3 种突变检测均为阴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JAK2 V617F, CALR, MPL)很少见,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