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reen5 于 2025-9-6 15:15 编辑
Contact and Cooperation接触与合作
The contact approach 接触法 我们很少意识到自己对某件事物的态度受我们跟它接触的次数的影响。有过这样一个关于网络广告的效果研究,在这个研究里关于一款相机的横幅广告在网络文章的顶部分别闪耀了5次、20次和一次都没有。结果表明,广告闪耀的次数越多,文章的读者对该款相机的喜爱程度越高。还有一个实验也发现了类似的喜好效果。在这项实验里,研究者让几个人的脸部图片在计算机屏幕上快速闪现,这种闪现的速度之快以至于被试验的人事后都记不起自己曾经看到过这些人的脸部图片。然后让被试验的人跟图片上的人在现实中相遇和互动。结果显示脸部图片闪现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让被研究的人在现实相遇时喜欢上那个人,并且很容易接受他的观点。
A contact approach to improve race relations 用接触法改善种族关系 既然有证据表明我们越是跟某个物体接触就越是喜欢它,有些人建议用这个接触法来改善种族关系。他们说让不同种族的人获得更多机会以平等的身份来相互接触,他们就会更喜欢彼此。然而当科学家们检查美国学校种族融合的努力后发现结果恰恰相反。学校融合的努力非但没有减少种族偏见反而增加了种族不和。
Contact without cooperation does not work只接触无合作的方法不管用 The case of school desegregation (中小学里的废止种族隔离的努力)让我们多谈谈学校种族融合这个问题吧!不管那些倡导用单纯的接触来实现种族和谐的人用心是多么良苦,这个方法事实上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因为它的论点建立在了错误的基础上。首先,研究表明,学校环境并不是一个孩子们乐意和其他种族成员交流互动的大熔炉。学校正式取消种族隔离制度之后,社会融合并没什么进展。学生们还是只跟同一种族的孩子玩耍嬉戏,基本上不跟其他种族待在一起。其次,研究表明,即便跨种族交流的机会更多了,通过反复接触熟悉某样东西,也并不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好感。
下面是心理学家艾莉特阿罗森的发人深思的报告: 一般而言,事情是这样运作的:老师站在教室前面,提出一个问题。6~10个孩子伸直了背,迫切地朝老师挥手,渴望老师点他们的名,借此显示自己有多聪明。其他的孩子则安安静静地坐着,垂着眼睛,竭力想变成隐形人。老师叫一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你能看到其他举手学生脸上的失望和沮丧神情,因为他们又错过了一个获得老师表扬的机会;你也能看到其他不知道答案的孩子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这场比赛竞争激烈,风险极大,因为孩子们的世界里无非只有两三个最重要的人,而他们正在争夺其中之一的爱和赞许。
更何况,孩子们保准无法从这样的教学过程里学会如何彼此喜欢和理解。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经历吧!如果你知道正确的答案,老师却叫了别人,你或许指望起来回答的这个孩子出错,好让你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知识。如果老师叫了你,你却没回答正确,或是你根本没有举手参与这轮竞争,你恐怕会嫉恨知道答案的同学。在这套体制里,失败的孩子会嫉妒、怨恨成功的同学,说他们是老师的跟屁虫,甚至在操场上用暴力欺负他们。反过来,成功的学生也大多对不成功的孩子怀有蔑视的态度,说他们是“呆瓜”或“猪脑子”。
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呢?学校的种族融合努力导致恶化了的种族偏见。这个情况似乎跟增进了竞争性的跨种族接触有关。基于这样的认识,教育工作者们尝试了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里课堂合作代替了课堂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