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开始读《阿含经》--佛法的基础

佛教 佛教 1622 人阅读 | 3 人回复 | 2021-12-0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不做白日梦 于 2021-12-8 06:42 编辑

开始读《阿含经》啦!

觉得四谛和十二因缘的关系说得很好。

这是网络摘录的:
四圣谛的次序
  一、苦谛:阐明人间是苦果。咱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人间的苦果,也是存亡的流通。咱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干治疗它。
  二、集谛:阐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本源。咱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人间的因果,也是存亡的流通,可是它指出咱们存亡流通的原因。
  三、灭谛:阐明摆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咱们要知道没病苦的高兴是怎样的?要知道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人间的果,便是摆脱、清净的境界--涅盘。
  四、道谛:阐明离苦的路途。咱们要知道修道的办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人间的因,咱们应该学习、把握一些修道的办法,努力不懈地修行,终究就可摆脱存亡。

十二因缘
无明:
行:谓曩昔世,身口造作全部善不善业,是名为行。

识:谓由曩昔惑业相牵,致令此识,投托母胎,一刹那间,染爱为种,纳想成胎,是名为识。

名色:名便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即色质,便是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四支者,即两手两足也。)

六入:谓从名色已后,至第六个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倒闭,有入六尘之用,是名六入。(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触:谓出胎已后,至三四岁时,六根虽触对六尘,未能了知生苦乐想,是名为触。

受:谓从五六岁至十二三岁时,因六尘触对,六根即能纳受前境好恶等事,虽能了别,然未能起淫贪之心,是名为受。

爱:谓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时,贪于种种胜妙资具及淫欲等境,然犹未能广遍寻求,是名为爱。

取:谓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于五尘境,四方驰求,是名为取。(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有: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生:谓从现世善恶之业,后世还于六道四生中受生,是名为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阴间道也。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

老死:

释迦佛的十二因缘说可以被认为是对四圣谛中的集谛所做的深入分析。十二因缘说的产生早在释迦佛悟道之前。在《缘起圣道经》中释迦佛告诉众人:“在我未证得无上智慧时,独自坐在寂静的地方开始思考”。释迦佛的思考过程也很有趣。他从最终的果——人生之苦入手沿因果链层层逆推分析,最终得到了根因——无明。简言之,十二因缘可以归结为如下一个因果链:
苦<--死<--生<--有(上世之业)<--取<--爱<--受<--触<--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名色(胎儿的身心)<--识(入胎之识)<--行(上世之前的业)<--无明(无始、有终)
接着,释迦佛指出,如果破除无明,则沿此因果链层层向下破除,最终生、死和苦都可被永远消除,人由此获得解脱。
无明(ignorance,梵语Avidyā)这个概念为印度各种宗教共有,指不了解真理的愚昧状态,又称为痴(梵语moha)。无明是人生众苦的根因,也是引起生死轮回的根因。如何摆脱无明、获得解脱是印度宗教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此,各种宗教提出了自己的方法,释迦佛也提出了佛教的修行方法即八正道。

QQ:460405136    他人只是指个路,路是要自己去走的!

回答|共 3 个

simonzhd 发表于 2021-12-8 18:45:16| 字数 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点深奥,😄

james007 发表于 2021-12-9 09:35:11| 字数 2 | 显示全部楼层

哟西
人生是一部书

守一只蘑菇 发表于 2022-2-11 12:17:36| 字数 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这个版块,感觉好深奥,不过还是很喜欢佛教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