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社会(artificial societies)的研究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社会仿真(simulating societies)”,其在1992年举行的第一次研讨会上,仅有24人参加。第一次有意识地提出“人工社会”这一概念的,是1991年Builder和Bankes在其为兰德(Rand)公司所完成的报告“Artificial Societies: A Concept for Basic Research on the Societal Impa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中。兰德的背景使人工社会的工作从一开始就染上了国防与军事的神秘色彩。
从1994年起,专长复杂系统复杂性研究的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 SFI))也展开了类似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人工经济系统方面,以Brian Arthur的工作为代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被认为是对试验经济学的重要补充。这些工作大大地加强了人工社会概念的影响和应用,引起了社会学家和从事复杂系统研究的学者们的广泛注意。在中国,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也提出并系统地开展了有关人工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