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新加坡学者的一项研究证实了学术界一直存在的猜想,精神病态者与普通人的大脑神经结构的确存在差异。
这项研究自2016年开始,由 南洋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助理教授 蔡文雅 与两名分别来自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 与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的学者共同进行。
他们在美国招募了 120名 民众参与研究,并通过心理测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分别是普通人和具有较多精神病态( psychopath )特征者。在扫描两组人的大脑并对他们的 纹状体( striatum )加以分析后发现,精神病态者的纹状体平均比普通人多约 9%。
纹状体 是人类大脑的一种神经结构,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激活我们脑中的“ 奖励系统 ”,让我们通过不同行为感受到兴奋和喜悦等情绪。
研究认为,具有 更大纹状体 的人需要更多刺激,因此更容易出现冲动偏执的行为,这符合精神病态者展现的特性。
此前,已有研究发现更大、更活跃的大脑 纹状体 与精神病态特征的出现具有相关性,不过学界一直未能断定两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蔡文雅 受访时说:“ 精神病态者会出现偏激暴力的行为,因此更容易犯罪。这次研究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生物因素是导致精神病态特征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更有利于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她也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深入探讨精神病态者的 纹状体 比普通人更大的原因。
这项研究的论文 2022年3月 刊登于学术期刊《 精神病学研究杂志 》(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