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祈求、寻找、叩门】
http://m.kyhs.net/fyzd/22365.html
人生有很多不肯定和危险的遭遇,马太福音七章七至十一节却予人喜乐和安慰,这是圣经里其中一个详细和充满恩慈的应许。当我们面对生命的不稳定和未知的将来时,这经文却满有鼓舞和激励,给我们这个信息:「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为了令我们确定这个应许,主更进一步说:「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毫无疑问,这是肯定而绝对的应许。再者,这应许是神儿子作的,满有天父的丰足和权能。
圣经教训我们生命中最要紧的事情。圣经看生命,与属世人的眼光不同,圣经看生命为一个旅程,满有困惑、难处和不稳定的事情。故此,生命之中最为重要的,不是我们会遇上什么事情,而是我们要作的准备,去面对这一切。圣经里关于生命的教训,可以归纳在亚伯拉罕的身上:「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但是,他仍然极喜乐,平静而安稳,他毫不害怕。为什么?三百年前的一位年老清教徒说:「亚伯拉罕出去,不知道往何处去,但是,他知道跟谁一块儿出去。」这才是真正要紧的事,他知道自己与另一位一起出去,自己毫不孤单;有一位与他同行,并答应永不离开他或弃绝他;虽然,他对很多未来的事情感到难以捉摸,但是他很快乐,因为他知道自己有一位「旅行的伴侣」。
亚伯拉罕就好像主耶稣基督一样,他在宝架清影中,知道自己至爱的门徒也要弃绝他、离开他,因为他们怕自己的生命受到牵连,但主仍说:「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约十六32)根据圣经所说,这才是要紧的事。主没有应许改变我们的生命,或替我们挪掉困难、试探、难题和忧伤,他也没有答应为我们除掉所有玫瑰的刺,只给我们芬芳的花朵;不,他自己也正面对生命,告诉属肉体的人,这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他向我们保证,人会因此更认识他,不论发生任何事,也不会害怕和惊慌,他为此作出伟大的应许:「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圣经自始至终都有这个信息,这儿不过是再一次重复罢了。
我们若要在这些应许中得到最大的益处,就得再进一步地思想了。这样伟大的一句话,不可以单是重复念念作罢,圣经不可只被当作一种心理治疗;虽然有人真的这样作。也有些人以为要成功地完成生命的旅程,就需要不断地重复诵读圣经经文,当然,这也许在某程度上帮助你,但是,这并非圣经的教导,也不是合乎圣经的方法。把圣经用作心理治疗,只有暂时的功效,就好像有人说世上没有疾病,故此你也不会病,因此也不应会痛。这听来很有帮助,可以止一时之痛。但实际上,世上真有疾病,而疾病会使人死亡,即使说这话的人也晓得这个事实。然而,这是绝对不合乎圣经的,因为圣经已把真理告诉人,希望人自己去思索分辨。故此,面对这样的经文,我们不可以单单说:「很好」,却要知道其中的真正意义,用诸于自己的生活上。
分析这段伟大的经文时,我们再次醒觉到释经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也不要因为自己断章取义,没有留意经文说了些什么,或没有留意经文的条件或应许,而扭曲了经文的意义:对于本句经文更是尤其重要的。有些人说:「圣经这样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很好,这不足显明且必然告诉人,不管我想得到什么,神都会给我们吗?」由于他们如此想,也以为这是圣经的教训,于是不理会其它的教训,而直接走到神那儿请求了。结果他们的祈求不蒙应允,因此感到十分失望沮丧,他们的光景比往日更坏了,说:「神不实践自己的应许」,感到极之不高兴。我们不要这样做,圣经不是自动运作的机器,圣经把我们视作有智慧的人,对我们存有敬意,且以圣灵告诉我们真理。我们要完完整整地接受圣经,并圣经中的所有应许。因此,我们不可以单单看第七、八节,现在我们念的是七至十一节,因为只有完整地分析这段经文,我们才不会走错。
这经文不单是神用以向世人应许祈求的就必得着,其中的意义远较此为大;要证明这一点并不太困难。感谢神——容许我很率直地说出来——感谢神没有成就我所要求的一切,这是我自己的亲身体验。过去我也好像众人一样,曾求告神很多事情,求神成就很多事情,都是我当时很渴望得到的,自以为最适合自己的。但是现在我回首过去,只觉得很感谢神没有赐给我所求的一切,拒绝我的要求;那时候我不明白,但是现在明白了,也为此感谢神,感谢神这不是一个有求必应的应许。神没有应许我们每一个欲望和要求都必得着,神为我们预备了更好的安排。
看这应许的正确途径是这样的。首先要问的是,为什么主在这儿说这样的话?为什么要安排在登山宝训的这一部分?有些人说,马太福音第七章,即登山宝训的末段,不过是把主一连串的话连合起来,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是我们已知道这是不正确的,整章经文中是有一个主题的,是关于论断的。我们都是活在主的审判底下,不管我们喜欢与否,神的眼目仍在我们上头,今世生命不过为死亡以后的生命作准备。故此,我们在世所作的一切,都是富有意义,不可以把任何事情都当作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主题。主立刻应用了。他先提出论断人的问题:我们要小心别论断人,因为我们自己也在别人的论断之下。但是,主为什么加上七至十一节的应许呢?答案是这样的,我们若自视为审判者而论断人,且心里存有怨恨,主在一至六节中已提出这是十分危险的。他也告诉我们要先拔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能去掉弟兄眼中的刺。这一切都叫我们知道自己是极需要救恩的,他使我们面对审判自己的标准——「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这就是第六章末的光景。
我们会立刻谦卑下来问:「谁才可以成全这一切呢?我怎样才能够行出这标准来呢?」不但如此,我们也知道自己需要被洁净——自己是多么不配和满是罪污,结果感到无望和无助,说:「我怎样可以活出登山宝训?谁能达到这个标准?我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神的恩典,但到哪里去找寻呢?」答案在这儿:「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这就是答案,应为此感谢神,因为要与这福音面对的话,我们只会感到无用与不配。愚蠢的人以为基督徒不过指存有某些美德的人,而他们自己也可以有这些美德;其实,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基督徒要面对的标准,是记载在登山宝训中,足以把我们摔倒在地上,使我们了解到自己全然无助,和极切需要恩典。这儿有答案,主一再重复强调,这儿有丰足的供应。
其实,念到这儿的时候,是会发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了这些应许,我们的光景仍是如此?为什么我们的基督徒生命如此贫乏?哑口无言。我们需要的一切都全备了,为什么仍是今日的光景?为什么不能完全地活出登山宝训?为什么没有更学效耶稣基督的样式?我们需用的都全有了,全都在这应许中为我们预备了,为什么没有好好的利用这些呢?幸而,这些问题同样有答案,也是这节经文的真正意义。我主分析了这些话,告诉我们为什么没有得着,没有寻着,门为什么没有为我们打开。主认识我们,也鼓励我们利用这宝贵的应许。换言之,我们在得着主给予我们的益处而雀跃以前,有些事情是需要先留意的。为什么?让我们简要地看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