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名人都有精神病

文艺和读书 文艺和读书 2285 人阅读 | 2 人回复 | 2019-09-3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疯狂是导致天才产生的秘密因素吗?虽然我们不能对那些已经入古很久的天才们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但这丝毫不能阻碍研究者们对他们精神状态的推测和研究。通过阅读这些天才的私人信件,研究他们的作品,对他们的以往的行为进行解读,研究者发现:世界上一些最伟大的天才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行为十分疯狂。事实上,一些科学家声称,在那些极具创造性的人群(诗人、画家、音乐家等等)当中,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与普通人群相比,更普遍被躁郁症所困扰,这使得他们的行为表现得更加疯狂和另类,同时也促成了他们的伟大成就。

  世界上最具创造性思维而著名的的人包括:作家玛丽·雪莱、弗吉尼亚-伍尔芙和欧内斯特-海明威;作曲家艾文-伯林和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画家保罗-高更和杰克逊-波洛克。这些人都曾患有躁郁症。

    尽管有证据表明天才和疯狂之间在在着某种联系,但是至今仍然无人能够证明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然而,研究者发现:创造性人士或多或少都患有某种程度的低危抑郁症,也叫潜在抑制症(Low Latent Inhibition),该成果是2003年由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专家共同发现的,论文发表于该年九月份《性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有些人天生就对环境刺激特别敏感,能产生更广阔的思维,并比普通人容易在更短的时间内接收并处理更多更综合的信息。如果一个低智商的人得了低危抑郁症,会引起精神疾病;但对于一个高智商的人,就会产生一个有创造力的天才。

  研究声称,创造性人士的脑似乎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更为敏感。其他人的脑通过一种叫做“潜在抑制”的过程则可能将一些刺激屏蔽在外。“潜在抑制”指的是动物无意识的将经验中与其需求无关的刺激忽略的能力。研究者通过心理测试证明创造性个体更可能拥有较低的潜在抑制。“这意味着创造性个体和环境中的额外信息流始终保持联系,”来自多伦多大学的作者皮若丹(Jordan Peterson)说:“普通人对物体分类后就把它忘了,即使该物体比他/她想的更复杂,更有趣相反的,创造力人士总是对新的可能性更为敏感。”

  此前,科学家曾将无法屏蔽刺激与精神病联系起来。然而,皮若丹和他的合作研究者——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讲师卡雪莉(Shelly Carson),以及哈佛大学博士生席旦尼(Daniel Higgins)——推测这对原创思考亦有贡献,尤其是与高智商综合起来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对哈佛的本科生进行了潜在抑制测试。被列为有突出创造力的测试者——年龄在21岁以下,在某个创造性领域有不寻常的高分,得到潜在抑制低分的可能性是普通学生的七倍。并且推测这样的潜在抑制与高智力和良好的“工作记忆”(即同时思考多件事情的能力)结合可能是积极的,反之则是消极的。皮若说:“如果你对新信息、新想法更敏感,你最好能聪明地、谨慎地整理选择。如果你有50个想法,可能只有两三个是好的。你必须能够区别对待,否则你就让它们给淹没了。科学家长久以来都对疯狂与创造之间看上去存在联系感到好奇。”卡雪莉说:“现在看来,很可能是较低的潜在抑制和非凡的灵活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让人更易患精神疾病,在另一些情况下让人更易取得创造性成果。”例如,在像是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早期,通常伴有深刻洞察的感觉、神秘知识与宗教体验,这时发生的化学变化使潜在抑制消失。“我们对这些研究的结果非常兴奋。”皮若丹称:“我们似乎不仅确认了创造力的一个生物学基础,更在破解由来已久的天才、疯狂与感知之门的秘密联系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现在,就让我们来剖析这五大极具创造性的疯狂天才,他们都是著名的思想家、艺术家或者科学家,都曾经历过精神疾病方面的折磨。

好莱坞大制作《美丽的心灵》讲述的就是一个患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的故事,他就是纳什。纳什是20世纪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他在22岁的时候所写的一篇只有20多页的论文奠定了博弈论的基础,而博弈论几乎改写了现代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是指某一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弈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在冷战时期,美国军方甚至也曾经应用过这一理论战术。

  1959年,他患上了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纳什被精神病医生诊断为“妄想性精神分裂”,不得不辞去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在麦克里安医院“观察”50天后,到了欧洲,以后还在非自愿的情况下在新泽西的医院住过几个月。这时学界开始出现了一大堆以纳什命名的术语,什么纳什均衡、纳什程序、纳什谈判解、纳什嵌入等,可是这时的纳什已经从学界消失,所以引用他文章的青年数学家、经济学家都以为他已经死了。

  他当然没有死,他只是得了精神分裂,医院在长期“观察”之后最终否定了原先对他的诊断,他又获得自由,重新回去做数学研究。他整天在普林斯顿闲逛,在黑板上写一些奇怪的符号,偶尔也会露一露天才的本相,或者发布他收到的外星智慧发给他的最新密码。在这些遭强制的日子里,纳什仍进行着令他着迷的数学研究。例如对“普通液体微分方程的柯西问题”的研究,这被称为“纳什爆炸变换”的思想以及对“奇点的弧结构”和“有分析数据的隐含函数问题的解析性”的研究。

  后来,在纳什夫人的爱心的呵护下,他的病情终于逐渐逐渐好转。纳什在刚满30岁的时候就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耀眼的科学新星。纳什在三十岁之前就已经成为数学界响当当的人物。最后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以表彰他对博弈论作出了奠基性贡献。纳什的妄想倾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曾有反复。对于他的“妄想”思考问题的方式,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方程式是他作为天才学者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特质,若使理性代替了他所特有的妄想,也许天才也就不复存在。
我很渺小,微不足道。

回答|共 2 个

敲钟人 发表于 2019-9-30 10:09:45| 字数 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凡高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法及表达方式而出名,比如像《星夜》(Starry Night)。然而,直到他死后,才变成了最著名的画家,现在他仍然被人们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19世纪的那些伟大画家中,凡高在那个时代被人们低估了,如今他的画最昂贵。1987年11月11日,他的画《鸢尾》在纽约以5390万美元卖出,1990年5月15日,凡高的一幅《加谢博土画像》卖价达到了8250万美元。

  然而,凡高在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却一贫如洗,靠兄弟的资助谋生,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穷,而且他的一生一直在忍受着精神病的折磨。1889年2月,凡高第二次发病的时候,他曾经喝过松节油,企图自杀。1889年5月,当他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1890年7月29日,他最终选择了用手枪自杀身亡。

后来,研究者发现:凡高画作暗藏密码,是他的癫痫症给他带来了超能力。来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物理学家乔斯-阿拉贡经过研究发现,凡高的画作里出现的那些深浅不一的漩涡竟然和半个世纪后科学家用来描述湍流现象的数学公式不谋而合。湍流问题曾被称为“经典物理学最后的疑团”,科学家一直试图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湍流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够彻底解决。上世纪40年代,前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提出了“柯尔莫哥洛夫微尺度”公式。借助这个公式,物理学家可以预测流体任意两点之间在速率和方向上的关系。

  而在凡高《星夜》、《星星下有柏树的路》、《麦田上的乌鸦》这些画作里出现的漩涡正好精确地反映了这个公式。研究者认为,《星夜》和凡高其他充满激情的作品是他在陷入精神极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这些作品抓住了湍流现象的本质。创作《星夜》的时候,凡高正在法国南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当时的他已经陷入痫病带来的内心狂乱状态,时而清醒,时而混乱。研究者相信,正是凡高的幻觉让他得以洞察漩涡的原理。对于发病产生的那些幻觉,凡高曾把它描述成“内心的风暴”,而他的医生则把它称为“视觉和听觉剧烈的狂热幻想”。

  爱伦-坡是现代作家中最伟大的技巧创新家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刻、观察敏锐、多才多艺、知识渊博的文学家。他在诗歌,小说,文学理论以及文学批评方面,也都取得了杰出甚至是开拓性的成就。不论于诗歌、小说、文学理论与批评,他都以原创性的文字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撼动。1841年,他开始了侦探小说的天才创作,尽管他的一生仅写了六篇侦探小说,但他已确立了侦探小说发展的经典模式,成为世界侦探小说范式的开创者。

  他以诗歌作品《乌鸦》而最为人知。

  他酗酒成性,相当沉迷杯中之物,并且不止一次地因此丢掉了工作。他写的信件揭示,他经常有自杀的念头。他在40岁的时候死亡的原因虽然不得而知,或者是由于饮酒或者心脏衰竭而亡。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凯-杰米森(Kay Redfield Jamison)在对他的诗歌进行分析后认为,爱伦-坡本人患有躁郁病。在她《疯狂天才》一书中,她认为诗人的创造性来自于爱伦-坡的狂热。天才似乎是具有魔力的神赋者,他们才智超群,却又往往怪僻癲狂。正是由于这种狂热,才使得爱伦-坡具有“宇宙”角度的视角,创造性源源不断。埃德加-爱伦-坡自己后来也意识到到自己的创造力和精神疾病有着某种联系。



  贝多芬对的音乐的贡献是不朽的。他的热情和辉煌的设计把器乐提升到了一个高度。然而,这个著名的作曲家却过着一种艰苦的生活。从小他的父亲嗜酒如命,挥霍无度,毫不顾家,两个弟弟年龄又小,照料家庭的重担又落在了贝多芬的身上。因此,在他18岁之前,他一边挣钱养家,一边要同嗜酒挥霍的父亲作斗争。除此之外,强烈的求知欲又促使他多方面地对音乐进行求索。

在他30岁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来临,他的听力逐渐下降,到49岁的时候失聪,这可能是由于被他父亲长期殴打造成的。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完全失聪之后,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变得更加自由和充满想像力。 他的一些伟大的作品就是在失聪后完成的。具有有代表性的两部巨作是《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最能表现这一时期特征的是最后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和晚年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作品已不存在类似热情或斗争的内容,而变为充满冥想和诗意的音诗。

  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 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的内心在其一生中都承受着极大的斗争,这可以从贝多芬写给新兄弟的信件上看出来,他们曾经讨论过自杀的问题。贾柏洛-贺许曼(D. Jablow Hershman)和朱利安-李柏(Julian Lieb, M. D.)所著的《躁郁奇才 — 不凡创造力的背后 》指出,贝多芬可能患有躁郁症。尽管他有沮丧的倾向,但是躁郁症却带给了他周期性的活力。研究人员曾经对贝多芬遗留下来的头发进行进行化验后发现,头发中的铅含量均超过正常人的平均值,铅含量是健康人的100多倍。这不仅可以引发精神疾病,还可以解释他为什么经常被消化系统疾病所困扰的原因。

  牛顿是世界著名的近代科学家、力学奠基人,并在数学、光学、天文学诸领域作出过卓越贡献。牛顿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力学上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上作出了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判决实验,发现并解释“牛顿环”的干涉现象,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提出光的微粒说;在数学上发现了微积分运算方法和无限级数理论,等等。

  据《大英百科全书》透露,尽管牛顿取得了很多成就,他却有精神病的倾向,情绪波动大(包括狂野的热情间歇),而且他很难与人相处。

  贾柏洛-贺许曼和朱利安-李柏的《躁郁奇才—不凡创造力的背后 》一书中指出,牛顿也可能患有躁郁症。研究者从它充满狂想的信件中推测他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牛顿在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他2岁到11岁的时候,他又不得不与他的母亲分开生活。他的精神障碍可能是由于这段持久的有创伤童年经历造成的。
我很渺小,微不足道。

孤独星球 发表于 2019-9-30 22:19:58| 字数 8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独星球 于 2019-9-30 22:24 编辑
如果一个低智商的人得了低危抑郁症,会引起精神疾病;但对于一个高智商的人,就会产生一个有创造力的天才。

原来可能是那样。
香港作家孙淡宁在《水车集》里说:“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