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到这一位这里来。在你这一部分要有某些行为,移动你自己,到向你说,“到我这里来”的这一位这里来——这行动,离开所有其他的相信,到他这里来;——这行动,离开所有其他依靠的根基,希望的门,到他自己这里来,把他看作神所命定,膏抹的那唯一一位的救主,直到永远的恩典的伟大宝库,神喜悦其中满有一切的丰盛。哦,荣耀的人,哦,荣耀的神,能如此带着权柄说话,说道,“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确实要向你恳求,撇下一切的思想,除了思想基督,活着,死了,又复活了,进入到荣耀里;因为他把你指向,不是到祷告的殿中,也不是到施恩座前,不是到洗礼池前,不是到圣餐桌前;甚至不是到他为其他目的所命定的至圣洁,至神圣的事情那里;—甚至不是到父他那里,不是到圣灵那里,他而是说:“到我这里来。”你的属灵生命一定要从这里开始,——在他的脚前;你的属灵生命一定要在这里得以完全,——在他的怀中;因为他既是信心的创始者,也是信心的成终者。让我们赞美基督,在他口中有着如此切实,意味深长的话语;他正是向我们说这话的神:“ 凡劳苦 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第二,我要你们注意基督的心何等慷慨大度,正如这节经文所显明的一样:“ 凡劳苦 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首先留意,他挑选这样有需要的人,作为他爱的呼召的对象,他的心是何等大度。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主在这句话里所描绘的这幅图画?“ 凡劳苦 担重担的人。”这是一头轭挂在肩头上的牲畜的画面。人以为服事撒但可以找到快乐,他们容许他把他的轭挂在他们的脖子上。然后他们不得不在他们所称的快乐中劳苦,辛劳,做苦工,流汗;但他们在这里头找不到安息,找不到满足;他们越服事撒但,就越被刺棒和鞭子所用,甚至要求它们新鲜击打在他们身上。此时,基督对这些好像承重的牲畜一样的人说:“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但是他们所处的困境比我所描述的更糟糕,因为他们不仅劳苦,像耕地的牛,他们还担着重担。现在人很少会让一匹马或一头牛同时既拉车也背着担子,但魔鬼就是这样对待那做他奴仆的人。他把他套在他的战车的车把中间,驱使他一路拉车,然后压他的背,把他当马来骑。这样,人就劳苦,担着重担,因为他要既拉车,还要背着驱车的人。这样的人为着他称之为快乐的而劳苦,当他这样做的时候,罪就跳在他的背上,然后另外一件罪跟上来,然后是另外一件,直到罪叠着罪把他压垮在地上,然而他还要同时用尽全力拉扯着前行。这双重的劳苦足以使他丧命;但是耶稣带着怜悯看着他,这人在一种负罪感下劳苦,却苦苦努力要在罪中寻得快乐,耶稣对他说:“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得安息。”
基督岂是需要在服事撒但中被用尽的魔鬼的老马呢?他真的要劝说他们离开他们原来的主人,到他这里来吗?什么!——这些罪人厌倦了罪,仅仅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力量去继续犯罪,——或者他们觉得不安,因为他们不能像从前一样享受罪中的乐趣,——基督是在呼召他们到他这里来吗?是的;这表明了他内心慷慨大度,他是愿意赐安息给这些如此劳苦但重担的人。
但是他内心慷慨大度是在这个事实上体现出来,就是他呼召所有这样的罪人到他这里来;——所有这样的罪人,我要重复一次。“凡”这个小小的字包括的是多么的大!我相信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用伟大的言辞的时候,他几乎是什么也没说;当他用很小的字眼的时候,他是在说极多的事情;很肯定,在我们的言语中最小的词通常就是那些含义最丰富的。这小小的一个“凡”字意味着什么;或者反过来问,它不意味着什么?耶稣没有局限这个字的应用,他说道:“ 凡劳苦 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哦,基督的爱和恩典是何等伟大,他可以邀请他们都到他这里来!是的,他邀请他们马上都到他这里来。他说:“你们都来,你们这所有劳苦担重担的人;一大群人来,极多的群众一起来;向云彩一样奔向我,向鸽子飞向笼口一样般的来。”绝不会来的人太多使他不高兴;他好像在说,“越多越高兴。”基督的心要因着到他这里来的所有的群众而欢喜,因为他已经预备好一场极大的筵席,邀请了许多人,他仍然派遣他的仆人说道:“还有地方,所以 凡劳苦 担重担的人,到我这里来。”
要记住,基督的应许是向这些罪人的每一位亲自发出的。如果他们每一个人要到他这里来,他就要给每一个人安息。向每一个劳苦担重担的人耶稣说:“如果你到我这里来,我——我亲自要给你安息;——他不会把你交给我的仆人,那牧师,去让他照顾你,而是我自己承担这份工作,我要给你安息。”基督甚至不是在说:“我要把你带到我的话语那里,你要在那里为自己找到安慰。”不,他是在说:“我这个人,要用我亲自与众不同的作为,要给你这个人安息。”如果你单单是与基督作个人的接触,这就确实是蒙福的。丁尼生有一首诗,对我来说是他所写的所有诗歌中最甜美的。它是讲在医院里的一个小孩,她听说自己要做一场手术,因此可能不会活下去;所以她问隔壁床位上她年幼的伙伴该怎么办才好。她要她把这一切告诉耶稣听,要他看顾她,然后这孩子问:“但是耶稣怎么知道是我?”这两个小孩子很茫然,因为在儿童医院里病床摆了如此长的一排一排,她们想,耶稣有这么多事情要做,他不会知道是哪一个小姑娘求他特别关照她的。所以她们决定,她要把她的手伸出床边,他就会知道她就是那个需要他的小女孩。诗人描写的场景最为感人,我讲只会使它失色;因为在早上,当医生和护士走过病房的时候,他们知道耶稣曾经到过这里,这小孩子没有做任何手术,已经到他那里去了。她的小手伸出床外,他已经用最好的方法看顾了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