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心灵需要物件来投射出力量、内容与内涵,同时这些物件反映出心灵的状况,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物件也会改变消逝与替换。
1书籍 自从识些字后,家里就有了书籍,书籍一方面传递着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解除了我心灵的无聊,当沉浸入读一本书时就很平静不再焦虑,在书中的世界中畅游。到现在架子上还有些书籍,每当上网购物就免不了去逛逛书店,虽然家中的书籍还有存量但还是想买些书来填充精神世界的空虚。虽然有些人用酒与烟草来解决无聊与空虚,但是书籍还是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把这些书籍传递给下一代,酒与烟草只是短暂的麻痹自己的精神,书籍还是给人以长久的慰藉。
2手机 也许手机从来不在我的日常生活的清单,但是手机它已占用了自己绝大数时间,就像我在世界生活的外挂物件,有人曾发明了可植入身体的手机,可见手机成了人日常生活的必须。手机刚开始发明时并没有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手机不断的改进,使得手机的功能日趋完善。手机占用了人日常的碎片时间,上厕所的时间、等车的时间、无聊闲坐的时光等等,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了而是一种人连接互联网世界的中介设备,人通过手机意识获得了扩张,人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离不开互联网了,离不开万物互联的世界了。
3衣服 衣服作为遮羞布的扩展也成了防寒保暖物件,在现代社会已非常普遍了,也就是这样普遍的物件隐喻这文化就像衣服一样包裹者人类的日常生活,我在小孩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要自己穿得好看才去上学,结果耽误了许多时间。长大了就不在乎这些了,总觉得衣服穿的朴素整洁就好,不要穿得花里胡哨就行,适合自己出现的场合就可以了。渐渐的熟练在不同场合切换穿衣风格与款式,也切换不同的心态了,比如在上班时穿制服,在下班就穿休闲服,这就是在不同的场合切换心态。这样的原始隐喻使我在不同的关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状态!
4钱 其实我在小时候是不会用钱的,自从我哭闹着父母要糖果的时候,父母给我了硬币去小卖部买糖果,我知道钱是甜的。但不久钱又纠缠着我自己去跨越道德的底线去满足欲望,第一次去偷父母的钱去买玩具,使我心跳加快,父母发现后揍了我一顿。这样我才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从那之后我就不敢了,只是用自己有限的钱计划生活,不再跨越道德去满足自己的欲望。长大后挣钱了,才知道钱只是个数字,并不是像小时候父母给我的硬币了,买一套房子多少钱,买一本书多少钱,工作一天给多少钱,今天的菜价是多少等等。一切都成了在钱的限度之内能换取多少东西,而不是儿时那种换取糖果的快乐。
最后在我进入坟墓后,什么都不重要了,我只是这些东西的使用者而不是占用着,活着的时候享用着这些东西带给我的感受与体验,死后都已成为空了,我曾经拥有过,但后来就撒手而去,好好享受这些物件带给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