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屁股决定脑袋 ”错误 “ 大肠决定大脑 ”才正确

病友交流 病友交流 1333 人阅读 | 3 人回复 | 2023-03-0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PNG




         你可能听说过,我们的肠道里有很多细菌,它们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它们可以帮我们消化食物,给我们提供维生素,保护我们免受感染,还可以调节我们的免疫系统。但是你知道吗?这些细菌不仅能影响我们的身体,还能影响我们的大脑!

        最近,《 科学 》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 和 哈佛医学院 的科学家们合作完成的。 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我们的 大脑 可以和 肠道 细菌直接对话!

        怎么可能呢? 原来,当我们吃东西时,肠道 里会有一些细菌被消化掉或者因为缺氧而死掉。 这些死掉的 细菌 会释放出一些碎片,比如 LPS 和 DNA。 这些碎片就像是 肠道细菌 给大脑发送的信息: 告诉大脑我们吃了多少东西,以及吃了什么样的东西。

        这些信息是怎么传到大脑里去呢? 在我们大脑中有一种特殊的 神经元 ( 神经元就是传递信息和指挥动作的细胞 ) 叫做 下丘脑 神经元,这种神经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 它们可以感知血液中的 LPS 和 DNA。 当它们感知到这些信号时,它们就会改变自己的活动状态,从而影响我们对 食物 和 能量 平衡的需求。 比如,当我们吃了很多 高热量 的食物时,肠道里会有很多 LPS 和 DNA 释放出来。 这些信号会被 下丘脑 神经元感知到,然后 下丘脑 神经元就会告诉我们: 你已经吃够了,不要再吃了! 这样就可以防止我们过度进食,导致肥胖。 反之,当我们吃得很少或者饿了很久时,肠道里会有很少的 LPS 和 DNA 释放出来。 这些信号也会被 下丘脑 神经元感知到,然后 下丘脑 神经元就会告诉我们:你还没有吃够,快去找点东西吃吧! 这样就可以促进我们进食,保持能量平衡。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奇妙的事情:不同种类的 细菌 释放出来的 LPS 和 DNA 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大脑不仅能感知到我们吃了多少东西,还能感知到我们吃了什么样的东西! 比如,当我们吃了富含 纤维素 和 益生菌 的食物时 ( 比如水果、蔬菜、酸奶等 ),肠道里会有一些 好细菌 增长起来。 这些 好细菌 释放出来的 LPS 和 DNA 是一种温和而友好的信号。 这些信号会被 下丘脑 神经元感知到,然后 下丘脑 神经元就会告诉我们: 你吃得很健康,继续保持吧! 这样就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预防一些疾病。 反之,当我们吃了很多 高油高糖 的食物时 ( 比如汉堡、薯条、可乐等 ),肠道里会有一些 坏细菌 增长起来。 这些 坏细菌 释放出来的 LPS 和 DNA 是一种强烈而敌对的信号。 这些信号会被 下丘脑 神经元感知到,然后 下丘脑 神经元就会告诉我们: 你吃得太差了,赶紧改变吧! 这样就可以引起我们的不适感,警示我们要注意饮食。

        这个发现真是太神奇了!它说明了我们的 大脑 和 肠道细菌 之间有一种直接而快速的交流方式。 它不需要依靠其他的中介物质,比如 激素 或者 免疫因子。它也不需要依靠其他的连接方式,比如 突触 或者 神经网络。 它就像是一个无线电通讯系统,只要有合适的频率和受体,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这种交流方式可能不仅存在于 下丘脑 神经元和 肠道细菌 之间,还可能存在于其他部位的神经元和其他类型的微生物之间。 比如,我们的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地方,也都有很多微生物存在。 它们也可能和我们的大脑有着直接的对话。这为我们探索 大脑 和 微生物群 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这项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和希望。 比如,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一些与进食和能量代谢相关的疾病,比如 肥胖、厌食、糖尿病、心血管病等。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调节 肠道细菌 或者 下丘脑 神经元上的受体,来改变大脑对食物和能量平衡的需求,那么我们就可能能够预防或治愈这些疾病。

         当然,这项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和局限。 比如,它只是在小鼠模型中进行了实验,并没有在人类中验证。 它只是观察了 下丘脑 神经元对 LPS 和 DNA 两种分子信号的反应,并没有考虑其他可能存在的分子信号。 它也没有深入探讨 下丘脑 神经元,如何与其他大脑区域或身体系统协调工作等等。

         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和数据来支持和完善这项研究。但无论如何,这项研究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奇而有趣的角度。      


         会“ 思考 ”的 肠 和 脑: 神奇的 脑肠 互动机制

         最近,肠道 与 大脑 频繁进行资讯交换这一结论受到广泛关注。我们认识到,包括细菌活性在内,如果 肠道 的整体功能紊乱,人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也可能导致认知症、忧郁症 和 自闭症。本文请 大肠激躁症 的权威专家、东北大学 心疗内科 的 福土审教授,为我们讲解 肠道 和 大脑 的互动机制。


捕获.PNG


         大脑 和 肠道 的密切关系

       “ 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大脑是深不可测的高级器官,而肠道只不过是消化系统末端的脏器之一,是为消化和排泄而存在的低级器官。但是现在我们认识到,大脑与消化道、肠道之间有著密切的联系,无论联系过度还是缺乏,都会引发各种疾病。” 东北大学心疗内科的 福土教授 这样说。

        大脑 和 肠道 相互交换资讯的现象叫做“ 脑肠互动 ”,据 福土教授 介绍,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 并不是只执行 大脑 发出的指令,它是一个自行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的脏器。肠道 的状态传递给大脑,脑肠 互动过度或缺乏,都会引发喜怒哀乐和好恶倾向等心理状态的变化。正因如此,福土教授 才强调“ 有必要重新审视消化道、肠道和大脑的关系 ”。

        大肠激躁症 的病因在于 大脑 和 肠道 的关系

        大脑 通过植物神经系统 (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 ( 消化道神经网路 )、激素物质等对肠道产生影响。这些神经里,有一种是直接连接大脑和肠道的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系统。迷走神经有九成作用是自下而上将肠胃的讯号传递给大脑。

        脑肠 互动机制受损后容易诱发一种疾病,即 大肠激躁症 ( IBS )。临床诊断不出消化道功能异常,这种疾病是在社会压力的影响下发病甚至恶化的。当人感觉到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时,会出现腹痛症状,或是便秘、腹泻和腹痛的症状反复出现,严重降低生活品质。

       “ IBS 虽然有肠道症状,却是典型的与精神压力相关的疾病。这种疾病在已开发国家很常见,日本大约 10个人 里就有 1个 受这种疾病的折磨。”

        福土教授 团队对 ① IBS 患者 ② 有症状却没意识到自己生病的人 ③ 健康者这 3类 对象进行调查,发现与健康者相比,有症状的人和 IBS 患者 更容易患 忧郁症 和 焦虑症。 IBS 患者即使失败了,也倾向于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且其中很多人还患有述情障碍,与自闭症患者的性格有共同之处,他们因为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述自己的情绪,所以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情绪,容易感到精神压力。

        在腹中共生的微生物  

        在压力适应度和 肠道细菌 之间的关系方面,我们知道了消化道的讯号传递到大脑后,会引起各种变化。

        最新研究表明,肠道 通过跟寄生其中的微生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到人们的喜怒哀乐、对疼痛的反应,以及社会性行为。甚至已经证实,这是人们在决定“ 吃什么 ”“ 跟什么样的人交往 ”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脑肠互动也可以称之为“ 脑—肠—肠道细菌互动 ”。

        以往难以实现的 微生物 DNA 分析,在进入 2000年 后可快速完成,且成本降低,人类与哪些微生物共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成年人的体内大概有逾 100兆个 微生物长期共生。其中 九成 寄生于肠道黏膜和细胞上,叫作“ 肠道细菌 ”。胎儿在通过产道的过程中或通过母乳等途径,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肠道细菌,这些细菌随著身体的生长发育一点点增加,大概到 3岁时,其种类基本固定下来。据说,成年人的肠道细菌有 约1000种,数量达到 100兆 以上。

        肠道细菌 以人类食物中的营养元素为食不断增殖,将之代谢后,在肠道内生成各种物质。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种便是神经递质血清素。90% 的血清素都在肠道内,大脑里只有 2%。肠道会产生一种形成血清素必须的 氨基酸,即 色氨酸。色氨酸 经转化后形成 大脑血清素。当大脑血清素不足时,就可能使 忧郁症 加重,或使病程变长。而且现在已经明确,增加肠道内益生菌后,有“ 幸福激素 ”之称的大脑催产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回答|共 3 个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3-3-7 12:43:14| 字数 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肠道才是第一大脑

       “ 即便从大脑中枢中分离出来,肠道也会对刺激自动做出合理反应。即使没有大脑发出的指令,消化系统也会自行运转。肠道内专属的神经网路非常发达,能够处理感知到的各种资讯并传递给大脑。”

       “ 40亿年前生物诞生之初,最早出现的就是肠。”福土教授 举例解释说,相当于生物原型的 腔肠动物 水螅是口兼肛门的结构,主体就是肠道。在进化的过程中,肠道周围开始被神经细胞包裹,最终出现了脊髓,其顶端不断膨胀,最终形成大脑。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教授 麦可 · 克逊 ( Michael D. Gershon ) 将肠道称为“ 第二大脑 ”,而 福土教授 则指出:“如果从进化过程来考虑,肠 应该是第一大脑。”他认为,进一步探明 脑肠 互动机制,或许能够帮助我们从肠道这个新的角度去理解人脑。

        精神压力造成的心身失调,与脑肠互动以及肠道微生物紊乱有关系。福土教授 认为,脑 的形态发生变化或是脑内发生炎症,有可能是肠道细菌紊乱引发的。患上 IBS 后,生活品质下降,日常生活也会出现障碍。不仅如此,而且现在还证实,帕金森病、认知症、哮喘、过敏,甚至忧郁症、焦虑症、自闭症等疾病都与肠道细菌相关。

        保护肠道,健康快乐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形成健康的 脑—肠—肠道细菌 互动机制呢?

        福土教授 认为,想要保持肠道细菌的均衡状态,应当注意尽量食用应季蔬菜水果等不需加工的原料食品、膳食纤维丰富且含合成添加剂少的食品,以及发酵食品等。改变饮食习惯也能预防疾病,也有实例表明可改善身体或生活状态。

        福土教授还指出,为了避免肠道细菌失衡,抗生素等药物应在真正必要时合理服用,这一点很重要。

        吃早饭也非常重要。福土教授强调:“ 很多小孩害怕在学校里有便意,就不吃早饭。教育前线的意识改革很必要,需要让孩子们改变以在学校排泄为耻为恶的想法。”

        要注意保持均衡的生活方式,如充足的睡眠和休养、适度的运动等。最重要的是,每天生活中的精神压力不要独自承受,最好是跟周围的亲朋好友聊一聊。

        IBS 在以前很难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大家也不知道可以采取什么有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案。但是现在治疗方法已有新的突破,心理疗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如认知行为疗法已被证实对各种心理疾病均有疗效。为此,福土教授 建议:“ 希望患者能够去医疗机构咨询一下,接受有确凿科学依据的高水准治疗。”


.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3-7-26 16:13:12| 字数 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因长期处在 压力 的环境下,容易有 自律神经失调 的问题产生。邻好西医诊所 医师李思贤 表示,所谓的 自律神经失调 即 交感 与 副交感神经失衡 的状况,其症状有很多种,包含 失眠、腹泻、疲倦 等都是。想要逆转此情况,可透过刺激 迷走神经 来 活化 副交感神经,常用方法包括,由 鼻呼吸、冷水疗法、维持良好肠内菌丛、冥想 及 唱歌。 其中 唱歌 方面,医师 表示,声带 和 迷走神经 是有连结的,所以平时喜欢唱歌的人,也比较不会有 自律神经失调 的问题。

        李思贤 在 脸书粉专「 思思医师,陪你健康的好朋友 」发文表示,自律神经 涵盖范围非常广,包含 呼吸、心跳、血压、肠蠕动、流汗、营养素代谢 及 荷尔蒙分泌 等。而 自律神经失调 有很多种症状,比较常见的是 交感神经 过度兴奋 合併 副交感神经抑制,如 倦怠、疲倦、恐慌、腹泻、恶心、耳鸣、焦虑、失眠、吞咽困难、急躁、心悸、体重改变、头痛、多汗、失禁 等都是常见症状。

       想逆转 自律神经失调 的状况,可透过刺激 迷走神经,来有效活化 副交感神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 5 种:

        1、由 鼻呼吸:  李思贤 表示,由 鼻吸气 和 吐气 可以确保 迷走神经 被活化。由 鼻呼吸 不只可以刺激 迷走神经,也可以增加脑部的含氧量,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吐气 比 吸气长 也是诀窍。

        2、冷水疗法:  李思贤 指出,让身体暴露于 冷环境中 ( 约摄氏10度 ) 1~3分鐘左右,可以有效刺激 副交感神经。他说,不一定要全身跳到冰水中,用冷水洗脸擦脖子也会有效果。不过此方法建议 身体健康、没有 心血管疾病 风险者才能尝试。

        3、维持良好的肠内菌丛:  李思贤 解释,迷走神经 是双向的,能够联繫 大脑 与 肠道 的各种状况,由 肠道 往 大脑 的比例远大於由 大脑 往 肠道 的。70% 的 免疫细胞 位於肠道,如果肠道 发炎,很容易就会由下而上去刺激 迷走神经,上达大脑。所以他强调,平时多摄取 纤维、好菌、短链脂肪酸 及 发酵食物,有助於平衡 自律神经。

        4、冥想:  李思贤 表示,有效放松大脑、清除脑内压力,可以 由上而下 的去放松 迷走神经。过多的 压力 会藉由 迷走神经 去影响 腹内器官的血液循环,不只是 自律神经 的问题。他提到,初学者可以 从1日3次,每次5分鐘 的冥想开始。

       5、唱歌:  李思贤 指出,声带 和 迷走神经 是有连结的,所以平时喜欢唱歌的人,迷走神经 也比较活跃,比较不会有 自律神经失调 的问题。建议不妨在 洗澡的时候 唱歌,除了练歌喉外,还能顺便改善健康。


.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4-1-1 15:22:13| 字数 78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12月27日下午,中国 医师协会 医学科学普及分会 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医院 胰胃外科病区主任 田艳涛教授 发表《 暖胃大叔带你走出精神内耗 》 演讲。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

          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

          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

          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演讲伊始,田艳涛 引用著名作家 余华 的这段文字对 精神内耗 做出了贴切的描述。 同时,他指出,在临床工作中,因为 精神内耗 引起“ 身体内耗 ”,从 精神疾病 走向 身体疾病 甚至是 肿瘤等 重大疾病的人不在少数。

        具体到 胃肠疾病 领域,田艳涛 表示,胃病 其实是“ 精神病 ”,胃肠道 其实就是人体 情绪 的一面“ 镜子 ”,胃 的感受与每个人的 情绪、心情 息息相关。人体的 情绪状态 与 机体的 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 紧密联系,当人出现 愤怒 这种不良情绪时,机体内相当于经历了一次小型的“ 炎症风暴 ”,胃肠道 受到冲击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内表现为 胃肠道 粘膜充血,消化 蠕动 变慢; 而在外则表现为反酸、嗳气、腹胀、腹痛 等等症状。

       “ 中央电视台 著名主持人 董倩老师 和我说过,她每次节目直播时 胃 都特别紧,再好吃的东西她吃着都不舒服。直播一结束,心情就马上变好,再吃什么都特别好吃。  还有个例子,电视剧 《 天道 》 里 王志文老师 扮演的 男主角 知道自己的女朋友外出办案牺牲了,原本淡定 喝功夫茶 的他,马上跑到卫生间,吐了 一大口 鲜血。从 外科医生 的角度来分析,这个 桥段 不假。当 下丘脑 被坏消息 刺激,身体的 神经反射 就会带来一些 因子 改变,造成 神经 收缩,最后导致 神经递质分泌 增加,胃黏膜 血管 供应收缩,糜烂 出现,应激性 溃疡 也随之而来。”
        田艳涛 举例解释。

      “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田艳涛 表示,如果人本身产生了很多 负面 情绪,甚至这些 负面 情绪长期存在,就会给 胃 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而 坏情绪 会通过整个身体的 反应 最后伤害到我们的 脏器,很多 肿瘤 发生就和 情绪不好 和 精神内耗 息息相关。所以,一定要走出 精神内耗,少去乱想,多去行动。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