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至此,笔者遥想起 2000多年前 李斯 所写的千古雄文《 谏逐客书 》。公元前237年,秦人 发现为 秦国 兴修水利工程的 韩国 水利专家 郑国 原来是 间谍,真实目的是通过大规模 修渠,消耗秦国人力物力,拖累秦国,使其无力 伐韩,以延缓 秦国 兼并步伐。这一意图暴露后,让一些倍感个人利益与机会受到挤占侵犯的 秦国贵族 大肆炒作,力劝 秦王 驱逐 六国入秦 的 客卿 ( 另一说认为此令起因是 秦王 继位十年左右剪除 吕不韦势力 后而下 )。
谏书一开篇,李斯 就毫不含糊地点出逐客之令“ 窃以为过矣 ”。紧接着直接摆出一长串众所周知的事实,巧妙回避了说不清理还乱的主观动机问题,也避免了自辩清白的尴尬与被动。李斯 从 秦穆公 招纳贤士说起,列举了 穆公 因重用从西方来的 由余、东面来的 百里奚、宋国的 蹇叔、晋国的 丕豹、公孙支 五位 人杰,短短数年便兼并了 20个 诸侯国而称霸西戎。孝公 采用 商鞅 新法,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争先为国效力,打败 楚魏 军队,攻城略地 超过千里,奠定 秦国 强盛之基石。惠王 采 张仪 之策,攻克 三川之地,兼并 巴蜀、上郡,控制 汉中、九夷之地 以及 楚之鄢郢,并占有 成皋 之险,最终拆散了 六国 的 合纵联盟,迫使他们 西来侍奉 秦国,功业延续至今。昭王 得 范雎、废穰侯、放逐 华阳君、加强 君权、削弱 贵族豪门 之势、蚕食 诸候。这 四位 国君,都是凭借着 客卿 的功劳而成就 秦国帝王 之业。客卿 又哪里辜负了 秦国 呢? 假使当初拒绝 客卿 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又哪里会有 秦国 富庶之实和强大的盛名呢?
最后,李斯 强调,现在 秦王 却弃百姓以 助敌国,逐客卿 以成就他国 霸业,让天下贤士退缩而不敢西来,裹足不敢入秦,这就叫做“ 借武器于敌,送粮食于贼 ”。物品虽不产自 秦国 而宝物众多,贤才不出自 秦国,而愿效忠 秦国 者众。而今 驱逐客卿 以资敌,损害自己人民而有益于仇敌,必使国内空虚而又结怨于诸侯,如此必致国家于危险境地。
纵览全文,不仅旁征博引,文采斐然,而且雄辩滔滔,气魄宏伟,犹如水银泻地,一气呵成。难怪鲁迅会说:“ 秦之文章,李斯 一人而已。” 更令人感佩叹服的是 李斯 虽然批了 逆鳞,秦王 却不仅改弦易辙,收回逐客 的命令,而且从此委 李斯 以重任。最终在 李斯 的精心辅佐下“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 贾谊 《 过秦论 》 )。
前述 郑国间谍案 的处理也是如此。郑国 在间谍案发后曾 答辩:“ 我虽是间谍,但水渠修成之后,定会给秦国带来巨大利益。我只不过是为 韩国 争取了 几年时间,而为 秦国 建立的却是 万世之功。” 秦王认为所言有理,不仅没有治他的罪,反倒命其戴罪立功,继续负责修建水渠,终于 公元前236年 竣工,并得名 郑国渠。渠 建成15年后,秦 灭六国,实现了天下统一。
可见秦始皇之霸业绝非偶然,他靠的既不是 大抓间谍、驱逐客卿,更不是一意孤行,仅凭霸蛮之力,而毋宁是从谏如流、博采众长。
综观历史,能称为 盛世者 有哪一个不是兼容并蓄,有容乃大? 一个能在短短 40年 便超越华夏历史,并奋力赶上西方近代 200余年 工业革命之成就,令世界瞩目的改革开放,又不知比 秦皇 之霸业,文景、贞观之治 要伟大多少倍。改开之所以成功,靠的是开放、共享的心态;是中国上下对市场无比高涨的信心与敢想、敢做、敢当的冒险与无畏精神; 是改革者的胸怀与取西人之长补己之短之务实精神; 是认真奉行孔夫子的朴素认识论精神,也是荀子《 儒效 》所阐发的“ 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的永恒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并深化改革开放,最终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创新。
( 作者 是德国洪堡大学法学博士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 阿什民主治理和创新中心研究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