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黑、屏蔽、删除
对于 91年 女生 小怪 来说,30岁之后,选择 断亲 的决定性瞬间可能只是“ 到可承受的极限了 ” —— 2022年7月 的某天,她拿起手机,平静地找出 亲戚们 的微信头像,挨个 删除; 再打开通讯录,将号码也 拉黑。原来和 亲人 断绝联系只需要 两三分钟,她说,名单包括 3个 堂哥,1个 堂姐,姑姑,以及爸妈。
当时,小怪 正经历 重度 抑郁,偶然看到一扇窗户,就有跳下去的冲动。上一秒 还在喝水,很开心地听音乐,下一秒可能 哭得 撕心裂肺。医生建议她,可以先和家庭做 物理 隔绝,那是刺激她的 诱因。
把 亲人 的联系方式都 删除 后,小怪 觉得“ 世界都安静了 ”。在这之前,她经历了一场 漫长、残酷 的亲情崩塌。
起因是一场 重病。去年,小怪 在苏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突然接到通知,她被 辞退 了。正式离职前,领导请她喝了 散伙酒。第二天早上,她就 晕 了过去,被诊断为 脑梗中风,医生下发了 病危通知书,如果恶化,可能随时会 瘫痪。她躺在床上,失去了 行动 能力,连上厕所都不能自理。
小怪 打电话通知的 第一个家人是 姑姑。8岁时,小怪的 父母 分开,各自成立了 新家庭。她是在 奶奶 和 姑姑 照看下长大的,很长时间里,姑姑 替代了“ 母亲 ”的角色,是她最亲近的人。
按照医生的说法,小怪 后续至少需要养护一年,除了不能喝酒、不能吃高油高盐食物之外,还要定期去医院开药,这需要一笔医药费。她向最亲近的 姑姑 开了口,但 姑姑 说,小怪 的父母健在,她不方便承担。
小怪 思考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向 父亲 求助,问他能不能在养护期间,每个月借自己 两三千块钱,等上班后再还给他。父亲 果断拒绝了,他能提供的支持,仅限于为 小怪 缴纳住院期间的 费用。她又给 妈妈 打电话,对方没有任何反应,她明白 妈妈 也不想出这个钱,“ 她从头到尾没有出现。”
小怪 第一次认识到,在人生关口,没有任何人愿意 托 住她。
“ 我 父母 的收入是有能力的。” 小怪 自嘲说,以前老人都说 血缘 大于一切,在她的 父母 这里似乎不成立。她最后是向大学时的闺蜜借了这笔钱,撑了过去。
拉黑 所有亲人后,小怪 连过年也没有回家。冷静下来后,她说服自己将亲人看作一种和领导、同事一样的 社会 关系,只要对他们不抱有 期待,就不会有 痛苦。
事实上,像 小怪 这样与亲戚不再来往的行为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 现实,被称为“ 断亲 ”,意思是 懒于、疏于 同二代以内 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现象。去年春节,南京大学 社会学系 教授胡小武 在返乡的同学里发起一项问卷调查,最后回收 1200份 有效样本,覆盖不同的年龄组,想要探究青年群体中“ 断亲 ”现象发生的比例。
他敏锐地感受到,断亲 似乎正在年轻群体里成为 普遍 现象,他想知道这个判断准不准确,也想探究和自己 70后 这代人相比,孩子们与亲戚交往的行为方式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断亲 背后,又展现了什么样的时代氛围?
调查结果完全印证了他的想法。18岁以下 群组里,“ 和家里如果没有事情几乎没有联系 ” 的比例高达 63.1%, 26岁~30岁的“ 90后 ”年轻人大多数只是“ 偶尔与亲戚有联系 ”, 50岁以上 的被调查者,有 50% 的人与亲戚“ 经常联系 ”,“ 这说明青年 断亲 现象确实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
从2021年起,就有一些媒体碎片化的报道出现,提及 断亲,但并没有形成系统讨论。在豆瓣,还有专门的“ 不想回家 / 不想过节 联盟 ”小组,已经有接近 2万名 成员。他们讨厌一切“ 团圆 ”的节日,“ 说好听点是过节,说难听点就是渡劫 ”。
去年,基于调查结果,胡小武 发表了一篇关于青年 断亲 现象的论文,迅速引起了大量讨论。记者、研究同行纷纷找到他,想跟他进一步讨论相关话题。热度一直持续到现在,微博热搜榜上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相关词条出现。
胡小武 经常翻看报道 留言区 或者社交平台话题里的 讨论,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互动,“ 把我之前没有做的问卷相当于又补充完整了。”
在之前的论文中,他将 断亲现象 与 城乡流动、互联网生活方式 等建立起解释关系: 城镇化 发展造成了普遍的人口 流动,亲人 之间因为空间、距离 的遥远而导致了 情感的 疏离; 城市化也解构了以往相 邻居 住的形态,加速了“ 断亲 ”。
另外,市场经济 提升了 小家庭 抗风险能力,经济独立 带来的安全感,冲淡了亲人之间的 心理 需要。“ 00后 ”更享受 互联网的 虚拟社会关系,而非 走亲访友 —— 宏大的社会变迁下,“ 断亲 ”的产生似乎 有迹可循。
但网友们向他提供了 更隐秘、复杂的 理由。胡教授 记得,有网友提到,自己跟 亲戚交往 中有很多 负面体验,对衡量、比较无法容忍。他感知到一种更强烈的 社会情绪: 年轻人在日常紧张的生活里,每天都过得很疲惫,根本无暇顾及所谓的 亲缘 网络。
朋友是她非常重要的情绪支撑。特别难熬时,她会给好朋友打电话,或者约出来喝杯酒。有次她遇到了难事,跟一个好朋友说,死亡是最解脱的方式。朋友说,“ 如果你真的活得这么痛苦,虽然我特别舍不得你,但也尊重你的选择 ”。小怪很受触动,“ 我很早就没有亲情维系,朋友起了一个代偿 ( 作用 )。”
小怪 从小在 爷爷奶奶 家长大,讨厌春节和亲戚们的饭局,好几次,她宁愿待在奶奶家的阁楼上吃泡面,也不愿意去饭店吃年夜饭。
上大学之后,她很少回家,觉得自己是 外人。“ 你的房间永远随时有人进出,永远不能锁门,放在房间里的东西都会被亲戚拿走。”老家的自建房没有客厅的概念,小怪觉得自己的房间承载了客厅功能,很多人都能到她房间坐坐。
把亲戚们都拉黑后,小怪 的 爷爷 去世了,葬礼上,她又见到了那些熟悉的脸。她劝自己,这些人都不重要,都是过客。一起吃饭时,有亲戚谴责她,说怎么把他们都拉黑了,他们对你这么好。小怪默默听着,没有讲话,迅速离席了。“ 辩解什么都没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