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寡义的断亲是时代病吗 ?

病友交流 病友交流 1150 人阅读 | 6 人回复 | 2023-10-3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41 (2).png
src=http___ci.xiaohongshu.com_838f0db4-d0c9-9d18-8340-c84e2cb974c2_imageView2_2_.png




        拉黑、屏蔽、删除

        对于 91年 女生 小怪 来说,30岁之后,选择 断亲 的决定性瞬间可能只是“ 到可承受的极限了 ” —— 2022年7月 的某天,她拿起手机,平静地找出 亲戚们 的微信头像,挨个 删除; 再打开通讯录,将号码也 拉黑。原来和 亲人 断绝联系只需要 两三分钟,她说,名单包括 3个 堂哥,1个 堂姐,姑姑,以及爸妈。

        当时,小怪 正经历 重度 抑郁,偶然看到一扇窗户,就有跳下去的冲动。上一秒 还在喝水,很开心地听音乐,下一秒可能 哭得 撕心裂肺。医生建议她,可以先和家庭做 物理 隔绝,那是刺激她的 诱因。

        把 亲人 的联系方式都 删除 后,小怪 觉得“ 世界都安静了 ”。在这之前,她经历了一场 漫长、残酷 的亲情崩塌。

        起因是一场 重病。去年,小怪 在苏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突然接到通知,她被 辞退 了。正式离职前,领导请她喝了 散伙酒。第二天早上,她就 晕 了过去,被诊断为 脑梗中风,医生下发了 病危通知书,如果恶化,可能随时会 瘫痪。她躺在床上,失去了 行动 能力,连上厕所都不能自理。

       小怪 打电话通知的 第一个家人是 姑姑。8岁时,小怪的 父母 分开,各自成立了 新家庭。她是在 奶奶 和 姑姑 照看下长大的,很长时间里,姑姑 替代了“ 母亲 ”的角色,是她最亲近的人。

        按照医生的说法,小怪 后续至少需要养护一年,除了不能喝酒、不能吃高油高盐食物之外,还要定期去医院开药,这需要一笔医药费。她向最亲近的 姑姑 开了口,但 姑姑 说,小怪 的父母健在,她不方便承担。

       小怪 思考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向 父亲 求助,问他能不能在养护期间,每个月借自己 两三千块钱,等上班后再还给他。父亲 果断拒绝了,他能提供的支持,仅限于为 小怪 缴纳住院期间的 费用。她又给 妈妈 打电话,对方没有任何反应,她明白 妈妈 也不想出这个钱,“ 她从头到尾没有出现。”

       小怪 第一次认识到,在人生关口,没有任何人愿意 托 住她。

      “ 我 父母 的收入是有能力的。” 小怪 自嘲说,以前老人都说 血缘 大于一切,在她的 父母 这里似乎不成立。她最后是向大学时的闺蜜借了这笔钱,撑了过去。

        拉黑 所有亲人后,小怪 连过年也没有回家。冷静下来后,她说服自己将亲人看作一种和领导、同事一样的 社会 关系,只要对他们不抱有 期待,就不会有 痛苦。

        事实上,像 小怪 这样与亲戚不再来往的行为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 现实,被称为“ 断亲 ”,意思是 懒于、疏于 同二代以内 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现象。去年春节,南京大学 社会学系 教授胡小武 在返乡的同学里发起一项问卷调查,最后回收 1200份 有效样本,覆盖不同的年龄组,想要探究青年群体中“ 断亲 ”现象发生的比例。

       他敏锐地感受到,断亲 似乎正在年轻群体里成为 普遍 现象,他想知道这个判断准不准确,也想探究和自己 70后 这代人相比,孩子们与亲戚交往的行为方式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断亲 背后,又展现了什么样的时代氛围?

       调查结果完全印证了他的想法。18岁以下 群组里,“ 和家里如果没有事情几乎没有联系 ” 的比例高达 63.1%,  26岁~30岁的“ 90后 ”年轻人大多数只是“ 偶尔与亲戚有联系 ”,  50岁以上 的被调查者,有 50% 的人与亲戚“ 经常联系 ”,“ 这说明青年 断亲 现象确实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

        从2021年起,就有一些媒体碎片化的报道出现,提及 断亲,但并没有形成系统讨论。在豆瓣,还有专门的“ 不想回家 / 不想过节 联盟 ”小组,已经有接近 2万名 成员。他们讨厌一切“ 团圆 ”的节日,“ 说好听点是过节,说难听点就是渡劫 ”。

       去年,基于调查结果,胡小武 发表了一篇关于青年 断亲 现象的论文,迅速引起了大量讨论。记者、研究同行纷纷找到他,想跟他进一步讨论相关话题。热度一直持续到现在,微博热搜榜上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相关词条出现。

       胡小武 经常翻看报道 留言区 或者社交平台话题里的 讨论,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互动,“ 把我之前没有做的问卷相当于又补充完整了。”
在之前的论文中,他将 断亲现象 与 城乡流动、互联网生活方式 等建立起解释关系:  城镇化 发展造成了普遍的人口 流动,亲人 之间因为空间、距离 的遥远而导致了 情感的 疏离;  城市化也解构了以往相 邻居 住的形态,加速了“ 断亲 ”。

        另外,市场经济 提升了 小家庭 抗风险能力,经济独立 带来的安全感,冲淡了亲人之间的 心理 需要。“ 00后 ”更享受 互联网的 虚拟社会关系,而非 走亲访友 —— 宏大的社会变迁下,“ 断亲 ”的产生似乎 有迹可循。

        但网友们向他提供了 更隐秘、复杂的 理由。胡教授 记得,有网友提到,自己跟 亲戚交往 中有很多 负面体验,对衡量、比较无法容忍。他感知到一种更强烈的 社会情绪:  年轻人在日常紧张的生活里,每天都过得很疲惫,根本无暇顾及所谓的 亲缘 网络。

        朋友是她非常重要的情绪支撑。特别难熬时,她会给好朋友打电话,或者约出来喝杯酒。有次她遇到了难事,跟一个好朋友说,死亡是最解脱的方式。朋友说,“ 如果你真的活得这么痛苦,虽然我特别舍不得你,但也尊重你的选择 ”。小怪很受触动,“ 我很早就没有亲情维系,朋友起了一个代偿 ( 作用 )。”

         小怪  从小在 爷爷奶奶 家长大,讨厌春节和亲戚们的饭局,好几次,她宁愿待在奶奶家的阁楼上吃泡面,也不愿意去饭店吃年夜饭。

        上大学之后,她很少回家,觉得自己是 外人。“ 你的房间永远随时有人进出,永远不能锁门,放在房间里的东西都会被亲戚拿走。”老家的自建房没有客厅的概念,小怪觉得自己的房间承载了客厅功能,很多人都能到她房间坐坐。

       把亲戚们都拉黑后,小怪 的 爷爷 去世了,葬礼上,她又见到了那些熟悉的脸。她劝自己,这些人都不重要,都是过客。一起吃饭时,有亲戚谴责她,说怎么把他们都拉黑了,他们对你这么好。小怪默默听着,没有讲话,迅速离席了。“ 辩解什么都没有必要。”

        

回答|共 6 个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3-10-31 14:25:13| 字数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当下年轻人在亲缘关系上面临的困境与选择,在日本社会早已提前上演过。

        断亲 的风潮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第二次婴儿潮 一代 ( 1971年-1974年出生的人 ) 在大学毕业时,碰上了经济崩盘。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失业的 年轻人 数量剧增,许多人被迫留在父母身边,躲在家里蛰居,不结婚,不与外界往来,更不会和其他亲人打交道,日本 人口学家 山田昌弘 称呼他们为“ 中年单身寄生族 ”。

       他们实现了“ 放弃家庭的自由 ”。放弃 婚姻、社交,也放弃 亲缘 关系。根据 2010年 的日本 国势 调查,30-35岁 的 男性 未婚率为 47.3%,女性 为 34.5%,据预测,20-29岁 的这一代年轻人 终身不婚率 将高达 25%。

        在日本,比起将 友谊 作为 亲情 的 代偿,他们将这种对 亲密感 的需求转移到更遥远的事物上。根据 山田昌弘 的观察,近二十年,日本有越来越多的人将饲养的 猫狗 等 宠物 视为家人。有人咨询能否让 宠物 继承自己的财产而非有血缘关系的 儿子。他们为 宠物 庆祝生日、买漂亮的衣物,为 宠物 举办葬礼,将它们视为最重要的存在。

        小怪 的病情好转,目前也已经正常工作。如果父母老了,或者需要自己时,她觉得自己大概会像对待无关人一样,能帮还是会帮一下。“ 比如家里有多余的 猫粮、狗粮,看到路边的 流浪猫狗,也是会帮助的。”

        作为研究者,胡小武 还在思考断亲背后更复杂的原因。最新的判断是,他认为断亲是现在年轻人生活越来越“ 窄化 ”的一个表现。他最近在教 城市社会学 课程,在183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过,城市社会里,人们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的概念。放在中国社会来看,当年隐居终南山,或者去 鹤岗避世 的年轻人,以及选择 断亲 的年轻人,本质上来讲,都是一种自我“ 窄化 ”。

       日本 NHK 录制组所著的纪实书籍 《 三十不立 》 里,提到过相似群体 —— 经济下行时期滑落社会底层的“ 三十代 ” ( 30岁-40岁之间的人 )。 调查记者们记录了一位 孤独死 的 39岁 男性,他在便签纸条上写下最后的三个字是:“ 帮帮我 ”。2009年4月,他死于 饥饿,房门外,正是樱花盛开的春天。他至死都未向亲戚或朋友坦白自己 走投无路 的处境。

        节目在 2009年7月 播出,而日本当时的失业人口达到了 359万人。

        阶层的滑落,或者说 贫富差距 的出现,或许是 断亲现象 出现的重要原因。作为70后,胡小武 在江西农村长大,亲戚之间住得不远,他和同辈的 堂表兄弟 同吃同睡,干农活在一起,放牛也在一起。“ 那会儿的 乡土 都是 同质化的 社会,没什么攀比现象。”他说,那时也不会有强烈的 边界感,听家长们聊起小孩的 成绩,不会觉得被冒犯。

       各个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大,大家都是农民,或者国营工厂的工人,日常生活方式也类似。“ 我想那是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个周期了 ”,他说,1990年代之后,中国的 社会结构 发生巨变,城市化 将差距拉大,也加速了 居民流动,他童年所感受到的那种“ 传统 ”基本上解体了。

       在他们家,只有 胡小武 和 妹妹 走出来了,其他同辈亲戚几乎都在老家生活,很多人已经做了 爷爷奶奶,而他通过教育这条路径,留在南京,结婚很晚,孩子是 10 后。现在,他们每年过年才回去一趟,自己的小孩也成了“ 断亲 ”一族。胡小武 说,跟孩子更亲密的,反而是同学和朋友们。

       作为父亲,他有时会替自己的孩子觉得惋惜,他从未体验过自己曾感受的,来自故乡与家族的亲密感、连接感。

        比起在 互联网上 大诉苦水的年轻人,和 胡小武 同龄或更年长一些的 家长 似乎是 失语 的。他们的声音被淹没在最热闹的信息渠道之外 —— 热门社交平台离他们很遥远,你需要到门户网站上,点开文章评论区,才能在乱码一样的账户名里辨识出他们 —— 一样的灰色原始头像,他们在下面留言:“ 自私自利 的 独生 一代们 ”,“ 我是70后,感觉现在社会全变了,懒散冷漠 之风蔓延,特别是智能手机,游戏,不良信息重创了年轻人 ”,“ 断亲 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出了问题,西方文化入侵 ”。

       不过,胡小武 对年轻人的亲缘观念仍抱有乐观的期待。他相信,这一代年轻人会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找回亲缘关系。他说,人都会向往所谓的安全感,家庭文化是最小单位,当年轻人无法从更宏大的世界得到安全感时,或许会“ 寻求一种更加确定的,以家庭或血液为纽带的安全感 ”,血缘 是最淳朴的连接。

       “ 这也是当代人的一种乡愁 ”,胡小武 说。



.


孤星3 发表于 2023-10-31 18:19:54| 字数 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星3 于 2023-10-31 18:24 编辑
小怪 的病情好转,目前也已经正常工作。如果父母老了,或者需要自己时,她觉得自己大概会像对待无关人一样,能帮还是会帮一下。“ 比如家里有多余的 猫粮、狗粮,看到路边的 流浪猫狗,也是会帮助的。”

猫鼬sister 发表于 2023-11-11 17:04:42| 字数 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断亲,都不走亲戚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3-11-11 18:40:33| 字数 97 | 显示全部楼层

猫鼬sister 发表于 2023-11-11 17:04
我就断亲,都不走亲戚

有时候亲戚间的嘲讽奚落比外人更扎心 ……

就算有些外人恶毒,但这些人近不了自己的生活圈也就伤害不到自己 ……

想想断亲有合理性的 !

孤星3 发表于 2023-11-11 19:27:57| 字数 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大家千万不能忘恩负义,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是不完美的,也像儿女会犯错。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3-11-12 09:23:13| 字数 8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星3 发表于 2023-11-11 19:27
但是大家千万不能忘恩负义,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是不完美的,也像儿女会犯错。

...

亲戚不是指父母亲血亲,多指姻亲或三代内的堂表亲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