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门徒的召唤与华人孝道的融合

基督教 基督教 24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4-11-1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探讨耶稣那句令人震颤的教导——“不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门徒”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它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华人孝道观念之间的碰撞。孟子所阐述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构成了儒家伦理的核心,强调了亲情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然而,耶稣的话语似乎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标准,要求门徒将对天主(上帝)的爱置于一切之上,甚至超越了对至亲的爱。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蕴含了深刻的宗教哲学与灵性追求。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恼恨”一词在此处的真正含义。如圣经学者所指出,古犹太语境下的“恼恨”并非指情感上的憎恶或排斥,而是指“爱少于”或“次于”。这意味着,成为耶稣的门徒,并非要求人们摒弃对家人的爱,而是要求调整爱的次序,确保对天主的爱占据首位。这是一种爱的优先级设定,而非爱的剥夺。
耶稣的教导并非要破坏家庭或社会关系,而是强调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忠诚与奉献。在基督教信仰中,天主被视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与终极关怀,对人的爱超越了一切有限的关系,是对全人类普遍而无私的爱。因此,成为耶稣的门徒,意味着接受一种全新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即个人的存在与行为都应以对天主的敬拜、赞美和服务为中心,进而促进灵魂的救赎与提升。
圣依纳爵在其《神操》中提出的“原则与基础”,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思想。他强调,人受造的目的在于赞美、钦崇、事奉天主,而世间万物皆为人达成此目的而设。这不仅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爱,反而通过重新排序,使爱更加纯粹和有力。在基督教的视角下,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满足父母或家庭的需要,更是在于引导自己和家人走向灵魂的救赎之路,这同样是对父母最深层的爱与尊重。
因此,面对耶稣的挑战,我们不应感到恐惧或困惑,而应视为一次心灵的觉醒与成长的契机。它促使我们反思:在我心中,哪种关系还处于混乱状态?是否已将对天主的爱置于首位,让这份爱成为指导我所有关系的灯塔?当我们真诚地祈求天主帮助,以他的秩序来调整我们的内心,便会发现,对天主的爱不仅不会削弱我们对家人的爱,反而能使之更加深刻、更加广阔,因为那是源于对生命根源的敬畏与感激。
总之,耶稣的教导并非要我们放弃亲情或家庭责任,而是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爱的实践——一种以天主为中心,同时包容并提升所有人际关系的爱。在这样的爱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以及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读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