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 送穷迎财神 ”祭祀乾隆

新闻关注 新闻关注 762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4-02-1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正月初五上炷香,

        一年四季财源广;

        正月初五摸元宝,

        大钱小钱用不了;

        正月初五请财神,

        家家户户财源滚;

        正月初五神进门,

        五谷丰登福满门。”

        这则民谣中的“ 上炷香 ”“ 摸元宝 ”都是 正月初五“ 接财神 ”的风俗习惯。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扫房屋,把“ 穷 ”扫出门外,将“ 财神 ”迎进屋中。财神形象是如何确立的? 古今年轻人求财花样有哪些异同? 日前,上海大学 文学院 中文系 教授黄景春 以及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学研究所 研究员张勃 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 ”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 正月初五“ 迎财神 ”的习俗是怎样由来的? 中国北方为何称其为“ 破五 ”?

        黄景春: 中国民间 财神 信仰可追溯至 宋朝。北宋末年 靖康 之变,孟元老 离开东京寄居 临安 ( 杭州 ),晚年撰写 《 东京梦华录 》 一书,追忆东京的 繁盛。在此书中,孟元老 描述了过年前 家家户户 上街购买“ 财马 ” ( 即财神像 ) 的情景。此时的 财神 没有明确的姓名,只是人们祈求 财富 的神。

        正月初五“ 迎财神 ”的记载则见于 明朝 冯梦龙 的小说集 《 警世通言 》: “ 正月初五,苏州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 五路 大神,谓之 烧利市。” 明朝后期 的地方志也有对 正月初五 接财神 的记载。

        各地 迎财神 的日子不太一样,江浙地区 在正月初五,北京 则是正月初二“ 祭财神 ”。各地 迎财神 习俗也不断融合,渐渐形成了 正月初五 迎财神 的民俗。我在 2000年 至 2010年 间调查 上海、广州、武汉 等地时,发现 各地 民众对 正月初五 的态度不一,上海 迎财神 氛围浓厚,广州 相对平淡一些,武汉几座庙里 迎财神 的仪式逐渐做大起来。

        此外,南北方 对 正月初五 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刘仲宇 曾在书中对比北方的“ 破五 ”与南方的“ 迎财神 ”,他认为,北方是把“ 穷 ”送走,南方则是把“ 财 ”迎进来。南北方的民众都对生活 变富裕 抱有美好希望,只是态度和做法各不相同。

        这一态度的不同与 南北地域 发展差异有关。在 《 清明上河图 》 中,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 北宋 的市井生活: 汴河上商贩往来,街道两侧商铺、地摊繁多。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和手工业者不断涌入城市,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对生活的祈愿不再满足于“ 送穷 ”,而是直接表达对“ 富裕 ”的追求。

        相对来看,旧时北方很多地区延续农耕社会的传统,因而“ 送穷 ”是 正月初五 的主基调。北方地区将 正月初五 称为“ 破五 ”也与此有关。古人认为新年期间有诸多 忌讳,到了正月初五,人们认为新年过完了,就要开始下地干活了。因此正月初五也意味着将禁忌“ 送走 ”了。送走各种 禁忌,也送“ 穷 ”出门,这是“ 破五 ”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中新社记者: 您在讲述 正月初五 迎财神时提到 财神形象 有不同的来源。财神形象是如何确立的?

       黄景春: 两宋时期,百姓会购买“ 财马 ”张贴于家中。“ 财马 ”即 财神 画像。这一时期没有留下对 财神 形象的具体描述。元朝 开始出现 增福神,也称 财帛星君。有 四部 元 杂剧 写到 增福神,有的直接称其为“ 财神 ”,但 每位 的姓名和来历都不一样。明清时期 增福财神 信仰已流传到华北,一些地方志还记载了 增福财神 的庙会。

       除 增福财神 外,赵公明、五通神 都具有 财神 职能。从 元朝到明朝,祭拜“ 五通神 ”逐渐流行。五通神 的源头在 印度,后传入中国。唐朝起 便开始出现 五通神 的传说和信仰。南宋时,江南各地 五通庙 众多,有村头小庙,也有鸿轩大庙。

       五通神 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 五显神、五圣神、五猖神、五路神、华光、马灵官 等。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 五猖会 》 中的“ 五猖 ”指的就是 五通神。苏州等地也将 五通神 称为“ 五郎神 ”“ 五哥神 ”。五通神 的名称变化也与当时 儒家思想 对 五通神 的排斥有关。

      五通神 在传说中能带来 钱财,但这些 钱财 不是白送的,他索取 女色 以为回报。他的钱财也经常是从别处 偷盗 来的。在 儒者 看来,五通神 诲淫诲盗,是典型的 邪神。当然,以 盗贼 为财神,其背后是以 社会财富总数 为 定额,我得彼失、我失彼得 的 财富守恒观念。五通神 不是财富的 创造者,而是财富的 搬运工,他们没有增加社会财富的 总量。在 儒士 看来,这违背了 儒家 的伦理观,败坏社会风气。

       儒士 推动官方多次发起 禁毁 五通运动。在这种社会压力下,五通神 改换名目,也做“ 神格 ”蜕变。于是,五路财神 出现了。在 五路财神 的传播中,对“ 五路 ”的释义还演化出“ 五行正气 ”的内涵以及“ 东、西、南、北、中都得财 ”的美好愿景。五路财神 保留了 五通神 的 赐财 职能,剔除了 盗窃、奸淫 等秽行,增加了 忠孝、公平、正义 的伦理内涵。对 五通神 的改造历经数百年。他的形象从反伦理、反社会的窘境中突围出来,以 五路财神 的形象完成了 名号更改 和 神格完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 接受。

        中新社记者: 华侨华人 移居海外的历史进程中,对 财神信仰 的传播有何影响? 您在各地调研时发现了哪些有意思的现象?

        黄景春: 海外华人也信仰 财神。我在新加坡的一家 华人 餐馆里看到一幅 皇帝 画像,就问老板娘画上是谁,她说是 乾隆。乾隆 与“ 钱龙 ” 同音。钱龙 是用刻有“ 乾隆通宝 ”字样的 铜钱 串成龙形。在 故宫 养性殿 房梁上就有一条约 2米长 的钱龙,寓意家宅平安,子孙绵延。新加坡华人在餐馆、宾馆内挂 乾隆画像 则是取谐音“ 钱龙 ”之意,祈求 招财纳福。


001ZiH53ly4glcy9ve4rsj60b408cq7502.jpg


        在诸如 马来西亚、泰国、越南 等东南亚国家,还有供奉 福德正神 的习俗。福德正神 俗称 土地公,是农耕社会下形成的 财富信仰。华人移民将 土地神 信仰传至东南亚并与当地宗教文化相融合。现在也不断有学者从 民俗学、人类学 的角度来研究华人移民与东南亚习俗的关系。

        中新社记者: 春节到,许多人包括年轻人都要 上香,祈求学业、事业旺。古代的年轻人有哪些求财“ 花样 ”? 与当代年轻人有何异同?

        张勃: 古今对年轻人的 年龄界定 不同,针对古代 年轻人 求财方式的记载也较少。但人们仍可从古今 求财方式 的对比中,看到风俗习惯的延续和变化。

       在江苏苏州,接路头 ( 即迎五路财神 ) 时要在 客堂 正中挂上 财神画轴,前面放 酒盅 五只、筷子 五双,以及“ 五干 ”“ 五湿 ”的供品,此外,还要加 四碗四碟,中间放“ 三牲盘 ”: 金鸡两只、五花肋肉一方,活鲢、鲳鱼各一条。鸡要缚成元宝状,口衔青葱; 鱼上压一把菜刀。 商家也于 初五 左右开市,祭祀 财神,并招人饮酒,叫“ 接路头 ”。 浙江嘉兴也有 正月初五 接路头的习惯,人们这一天早起虔诚供神,叫做“ 乞利市 ”。

       山东胶东一带的商家在 正月初五 吃水饺有特定讲究,这天的水饺要故意下 破 几个,掌柜 的在厨房外高声问:“ 伙计,元宝挣了没有? ” 伙计则高声回答:“ 挣啦! ” 以此图吉利。而且 吃水饺 以大蒜做调料时,不许说 吃蒜,要说吃“ 义合菜 ”。

        以上只是 正月初五 这一天部分地区旧时的风俗习惯。当代 年轻人在方式上有所简化,但也有一定传承,比如在 正月初五 去寺院上香祈福、吃特定食物、在家中摆特定物件等。人们通过这些方式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打气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