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对老家观察 村里的 精神病人 越来越多

新闻关注 新闻关注 303 人阅读 | 5 人回复 | 2024-02-2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关注: 村里 的 精神病人 越来越多

         回老家,我偶尔会听到村子里有个别人成了 精神病,因为是个别人和个别现象,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 然而与往年不同,今年 返乡后我发现村子里的 精神病人 越来越多。

      “ 谁家成了 精神病 了,谁家 神经 也不正常了,谁家又被拉进了 精神病院 了 ” ,“ 精神病 ” 也成了我 返乡 以后出现的 高频词汇,这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关注。

        1.  小果,男,34岁,因长期结不了婚而患有 精神病。 20岁 左右时,小果 家还是比较富有,父母一直对儿子的对象有所挑剔。虽然 小果 相亲了几个女孩,但 小果父母 一直看不上相亲的女孩,小果 的相亲也都没有成功。25岁 以后,小果家 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差,随着 小果 的年龄越来越大,小果 成了村子里少有的 大龄青年,找对象和结婚就更加困难。后来,小果家 通过个别途径找到了一名 女孩 并成功结婚。然而,结婚之后,小果 与 媳妇 并没有 同房 和 生小孩,反而被 女方 骗钱骗财,最后 小果 无奈与对方离婚。离婚后,小果 就逐渐 精神 不正常、疯魔。起初是 小果 常常幻想自己是某个人,后来发展到了 打骂人。小果只好被父母送进了 精神病院。

        2.  小飞,男,38岁,因长期 酗酒 而发疯。小飞 有老婆孩子,可本人有点 痞气、不务正业,喜欢喝酒、打老婆,经常酒后 寻衅滋事,后面演变为酒后就在村里 发疯,且愈演愈烈。他不单 打砸 店铺,还会在公共场 所闹事,即使进了 警局,也无法警醒他。他发起 酒疯 来没人敢管。小飞 的爸爸也是 暴脾气,但很少管教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一段时间,父母 都在外地。小飞 长大结婚后,父母就更无法管束。原本他这样闹事,别人不管他,也还好。但后来有几次在闹事过程中,他碰巧遇到一些小混混,被 混混们 轮着打,伤到了脑袋,就逐渐受到刺激,精神病 化。近几年政府开始 管制 精神病人闹事,他因为社会危害性较大,政府怕其伤人,就把他拉进 精神病院 统一治疗。

        3.  小明,男,17岁。小明 跟 前两位 精神病人不太一样,前两位 都是后天刺激导致,他则属于 先天性发育迟缓,疑似 自闭症 的症状。但是 二十年前,农村并没有 自闭症 这个概念,很多家长也没这个意识,就把他当 精神病 来对待了。据了解,小明 小的时候发育虽然迟缓,有点行为问题,但基本认知还可以,家长也尝试陪读,让他正常上学,但因为效果不佳,再加上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就放弃了,专心为了老二赚钱谋生。小明 则长期跟着自己的奶奶生活。在没有科学的干预下,长大后的 小明 虽然有一定的 认知,但无法谋生,也不懂的与人正常沟通,逐渐演变成 精神病人。他喜欢在村口转悠,偶尔找几个 陌生人,说着不着边际的话,没人懂他。小明 无攻击性,就没有被送进 精神病院。

        4.  老王,男,51岁。老王 年轻时也会出去打工赚钱养家,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是能够养家糊口,老王 也顺利结了婚。然而,村里有段时间流行买彩票,老王 随大流,也开始大量购买彩票,幻想一夜暴富。老王 不仅将多年打工的工资够买了彩票,还将老婆存起来的钱偷来买了彩票。结果,老王 不但没有中奖,反而还赔了全部的家当。因为长期买彩票,而懒于打工,长期在村子里混日子,老王 家庭也没有办法维持下去,妻子就与他离了婚。离婚之后,老王开始出现了 幻觉幻想,整天自言自语,老王 的哥哥也不愿意照顾他。年龄越来越大之后,老王 无法照顾自己,家人就把他送到了 精神病院。

       5.  老李,男,60多岁。他得 精神病 纯粹是因为 赌博。青壮年时他并无异常,朋友也多,手上还赚了点小钱,后因为迷上 赌博,逐渐倾家荡产、疯魔化。虽然他有妻有孩,但最后也闹的妻离子散,到现在亲人都不想管他,四处睡觉讨饭吃。他不打人,没有社会危害性,且四处流浪,政府就没有把他送进 精神病院。

       6.  老耿,男,55岁。他属于 先天性精神病,智力低下。老耿 一直跟着父母生活,从小他就一直在村里四处乱跑。因为他有一些怪异行为,从外表上一看就是 精神病,有时候会追着村里人跑,村里的大人都笑他,但小朋友都有点怕他。这两年,他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没有办法照顾他,他又喜欢在村里的 红白事、公共场所出现,讨众人嫌,后来就被政府送进了 精神病院。

       7.  张妮,女,56岁。她得 精神病 也是因为 婚姻情感 问题。她原本很正常,年轻时属于那种乖戾、戾气很重的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四处骂街。她妈妈也非常厉害,经常母女俩一切骂街,引得众人只敢在远处旁观,根本不敢劝架。到了结婚的年龄,也有亲人尝试给 张妮 找对象,不是被她妈瞧不上,就是被她妈的戾气吓走,逐渐就耽搁了 张妮 找对象。后来 张妮 找不到对象就更加暴躁和狂躁,最后疯了。她经常在露天洗澡、脱掉衣服四处逛,做一些不雅的动作,被村里人围观嘲笑,但也没人敢去管,直到近几年政府要管制 精神病人 才被拉走。

        最后 两位 是我从小就知道的 精神病人,在村里颇为有名,也都是贫苦之家。其余 五位 都是后来慢慢 疯化,跟妈妈偶然聊起才知道的。这些 精神病人,有些让人唏嘘,有些让人遗憾,有些让人觉得只能这样了。这几个人 我都很熟悉,有的还有过交流,有些曾经那么正常,甚至可以用风华正茂、无限风光来形容。但经历了几年的沉浮,没想到变成了 精神病人,的确让人唏嘘。

       我也曾经问过我妈,刚开始 发病 的时候就没有人带他们去治疗吗?  我妈说,谁来管,谁能管,谁愿意去管。 其实,有些 精神病人 但凡有人管管,都可能不会走到现在,尤其是一些原本就很正常的人。

        现代化与现代性病症

       很多 精神类疾病 是一种 现代性病症,是受各种 现代性因素 刺激 和 诱惑 所致。大部分 精神类疾病 也是一种 社会性问题,受到 外部社会结构的 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 现代化 发展,无论是 市场经济体制的 改革,还是 社会体制的 变革,都会产生诸多结构性问题,并引发某种 精神疾病。

        在早期市场经济发展中,发财梦 就是一代人的诉求和目标。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 致富机会,参与其中的人很容易受到 刺激。在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中,有的人在致富过程中 迷了路,有的人则是富裕了以后 找不到路。突来的各种市场 机会、突来的 财富 和各种 诱惑,让很多人无法适应,赌博、买彩票成为重要的致富形式,很多人也因此在财富面前栽了跟头。

        近年来,随着 家庭经济条件 的改善,家庭生存问题 初步解决后,青年人的 情感问题 却成了村里最突出的问题。因为村庄男女比例的结构性失调,再加上 女性资源 的外流和婚恋市场的出现,农村男青年出现了 找不到 媳妇、骗婚 等问题,而农村 女性 也在积极找到“ 爱情 ”的感觉,却产生了 家庭危机。村庄内因 情感问题 产生的离婚间接产生了诸多的社会事件,如 打架斗殴、赌博 等。精神类疾病 也是家庭内部 情感危机 带来的 后果 和 表征,精神病人 将 情感危机 转嫁到他人,产生社会矛盾并逐渐演变成村庄 公共事件,成为影响村庄 社会秩序 的重要因素。精神病人 的增多,也只是意味着村庄 无法消化一部分社会问题 的人,内化到自己身导致 精神异常了!

        在现代化过程中,家庭代际关系 的破裂以及家庭教育的 转型,也诱发了诸多的 精神问题。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的个体化程度非常深,每个人都从传统的家庭关系中 解放 出来,更注重自我的 感觉 而非下一代。当中老年一代都只顾自己情情爱爱,只顾自己享乐时,子女的教育却无人管教、引导和关爱。在另一些农村地区,虽然家长们管教孩子,但一方面给孩子们上各种补习班,另一方面又放纵他们沉迷于游戏和各种享乐,在金钱上为孩子们付出,却不知道教导他们品行、人格、毅力、吃苦耐劳,孩子们在富养和精细化的培养过程中,早就不知道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意义,沉迷游戏也罢,沉迷恋爱也好,嗜酒成性也罢,很多都是家庭管教出了问题,其实父母早已出了问题。一些人遇到刺激,心理出了问题,家庭又无法及时进行疏导和干预,就容易 精神病化。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城市 和 农村 都在经历这场变革,承受这次变革所带来的副作用,而农村因为现代医疗资源稀缺、人均文化程度较低、心理社会认知程度较低、家庭破裂程度较高,成为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

        曾经的 乐土 与消失的 互助 网络

        农村是一片乐土,是有温情和亲情的地方,是可以给人心灵慰藉的地方,是亲近自然的地方,是缓解城市病和焦虑病的最佳之地。因为农村较少压力、亲近自然、亲密交流的人文环境确实更适合疗愈,我们村就有一些已经康复的 精神病患者。据调研了解到我们村已经有 3名 康复的精神病人。

        1.  刘力,男,50岁左右。刘力 家以前非常贫穷,无力养活孩子,只能南下打工。在南下打工的过程中,刘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接下了一笔大单,而一夜暴富,暴富带来的刺激让他难以承受,精神突然异常,殴打家人。在90年代时,村子里的亲戚关系还是比较深厚的,刘力 的亲人都轮流守着他,帮他康复治疗,后来逐渐恢复正常。现在 刘力 依然依靠药物维持睡眠、保持镇定,但与常人无异,也可以与人进行交流、交往和生活。

        2.  小敏,女,30多岁。小敏 人长的比较漂亮,上中学时性格比较 叛逆。因为 小敏 在学校早恋,暗恋一名男生,但是该男生并不喜欢她,就拒绝了她,她就 单相思,变得魔怔,逐渐 精神异常。小敏 属于间歇性的异常,平时 小敏 不发病,村里人看不出来。小敏 的父母托人找了一个外乡的对象,顺利结了婚。小敏 结婚之后,在家人的细心照料和关爱下,小敏 的精神逐渐恢复正常。

        3.  小袁,男,30岁左右。上大学时,小袁 因不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出现了心理问题,后逐渐精神异常,父母就给 小袁 办了停学回家。在没有压力的生活环境下,小袁 通过家人和亲人的疏导逐渐康复。

        虽处在同样的时代,面临同样的问题,但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除了不可抗拒的 先天性因素 外,刘力 等人之所以能够后来康复就是因为 亲属网络 的情感支持,这与传统大家族给与的 支持 和 帮扶 是不同的。在老一辈人中,小家庭很多时候不足以抵抗外部风险,尤其是现代性风险,大家庭可以帮他们一起承担和抵抗。2000年之前,大家族内部如果谁家遇到了问题,几乎家族内部的男性都会一呼百应、一拥而上。那时候尽管也在乎赚钱,但有 很浓的 人情味 和 家族规范。

        刘力 之所以这么幸运,就是因为恰逢那个时代,熟人社会 的 家族互助网络 还比较给力,在家族人员的帮助下能及早干预治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毕竟他对家人动用暴力的程度很可怕,几个大男人才能同时压制住他。2000年以后,大家族之间 的 团结互助 的 亲属网络 逐渐瓦解了,真正愿意舍弃打工赚钱的机会,轮流陪着他 治疗 的那个 亲属网络 已经消失了。在同村的家族中,很多家族没有 刘家 这么团结,尤其是一些 低收入家庭,亲属网络 之间的互助往往不包含他们。

        不仅在我们村,在一些贫苦的 山区 更是如此。笔者曾在一些 南方山区 村庄调研时,偶然发现某个村庄中几乎 每个家族 都有一个 精神病人,每个人都说 本村 的精神病人不多,但是聊着聊着就聊出了好几个 精神病。大部分是因为 男女情感 问题,也有的是因为受到不良的刺激和诱惑导致。其中有一个 小女孩 的困境让我进一步思考,其实那些所谓的 先天性精神病 可能不是先天的,而只是被忽视罢了。

        小女孩叫 小芳,10岁左右,父母早已离异,自己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也不想管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小芳 曾经很正常,虽然父母离异对她的伤害很大,但因为一直在村里上学,有爷爷奶奶照顾,有附近的亲邻好友,也还算健康。但在小学搬迁过程中,她就突然傻了!  因为当地要撤村小,把农村的小学集体搬迁到 乡镇。小芳 在镇上上小学过程中,不知道遇到什么刺激,受到什么样的心理创伤,突然就开始 厌食,不说话、不交流、眼神呆滞,家人问什么都不开口。爷爷奶奶说,小学搬迁之前还挺活泼的,现在不知道怎么了。小芳 遭遇了什么经历不得而知,可是面临孩子变傻,整个家庭的处置方式更让我震惊。爷爷奶奶岁数大,又不识字,连带她去医院看病都不会。村委给爸爸打电话,他也没答应回来,后来干脆不接。村委也没办法,也不知如何帮助她,因为镇政府也没有相关的 干预资源 和 福利措施。

        在农村从来都是谁家出了问题,谁就动员 亲属网络 来解决困难。没有 亲属网络 的很多时候自求多福。在这个南方村落,父母们为了自己的“ 爱情 ”和“ 美好生活 ”,四处奔走,重组 和 离异的 家庭很多,对孩子不管不顾的也多得很,传统“ 为了下一代 ” 的价值理念在这里早就转化了,更多的人认为活着是为了自己:“ 我才不会像老一辈,为了孩子苦了自己。”  在农村解放自己的另一端就是 放纵 和 享乐,却忘记了 责任 和 义务。

        不可否认,一方面,家庭 确实无力抵抗大的 外部风险,但另一方面,很多父母已经丧失了为孩子们 保驾护航、抵御风险 和 诱惑 的意愿了。“ 我自己还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些原以为在大城市存在的 现代价值观,早已深刻的影响了 农村人。

        现代化 给农村社会带来的不仅是一些社会 诱惑 和各种 刺激,更是应对 资源的 转变,是人的 转变,是人们在 面临问题 和 危机时 的意识转变。甩掉自己身上的 责任 和 义务,每个人变得更加 个体化、自由化。

        我们在当地调研时,曾用“ 四处流动的妻子,无法依靠的丈夫,推来推去的老人,无家可归的孩子 ”  来形容 本地家庭 破裂的程度,家庭尚且如此,更何况 亲属关系。在这里 亲戚往来 也只限仪式了,断裂的 家庭关系 和 亲属关系 早已让每个家庭脆弱不堪,面临 困难 和家庭 危机,何来拯救?

        当 家庭 和 熟人 互助网络体系瓦解,应该由谁来及早 干预,谁来事后 弥补,又由谁来解决本属于 经济社会发展的 问题? 在现代性病例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事前的预防、尽早的干预、普及一些实惠的干预资源应由国家提供,但乡村社会面临这类 精神病人 的处置能力和资源并不多。即使 乡镇政府 也没有相应的资源和条件。政府 整体上对 精神病人 的 处置 和 反应能力 是落后的,甚至 市场干预资源 在经济效益的引导下,在乡村社会也是 落后的,这与日益增多的 精神心理异常人士 不匹配。

        家庭、市场 与 国家 介入

        在社会发展转型中,个体 遭遇到的 现代性风险 各有不同。国家 和 社会 无法为所有的 个体 提供 风险救助。然而,当某种 精神类病症 活着现象已经成为普遍的 社会问题,这就需要 国家、社会 和 个体 有体系、有配合的应对。

        首先,家庭 是对 精神病人 干预的重要治疗 单元。当家庭成员出现了 精神问题 或者 心理问题 时,作为家庭成员的 个体 就需要积极干预,家庭成员是最了解和熟悉,也是最适合提供关爱、支持和帮助的人。即使一些家庭没有专业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市场途径,辅助家人获得干预和治疗的知识。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家庭面临家庭关系破裂,家庭内部出现了 精神病人,就往往不管不顾,规范和引导家庭成员对病人的积极干预和介入就成为普遍的难题。 在干预治疗层面,法律无法直接介入。但是,对于父母或者亲兄弟姐妹对精神病人的丢弃、放弃等行为,政府是可以提供法律援助,甚至可以依靠村委和地方政府对家庭成员的教化、辅助、引导等措施帮助家庭内部成员主动承担照料责任。特别是,如果在刚发现精神病人或者初次发病时,家庭成员的适当介入和积极辅助治疗可以使精神病人缓解病状、提高认知、实现基本正常的生活。

        其次,乡村较为缺乏正规且专业的 精神疾病医疗干预资源,大多数医疗资源集中在 县城。除了资源缺乏之外,正规且专业的资源较为昂贵,普通农村家庭难以承担。上述问题不仅涉及精神疾病干预和治疗的市场发展,也涉及精神类疾病的本土化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前心理精神卫生方面的专家普遍接受的是国外的心理学和医学康复方面的知识训练,在实践应用方面,康复干预的费用和成本都比较高,这些理论知识和康复体系能否在中国应用,适不适应中国的文化和家庭亲属关系都是值得探索的,因此,如何大力培养本土化、接地气、熟悉中国文化的心理精神卫生方面的理论专家、技术人才和实操人员,也是迫在眉睫。

        最后,国家干预 成为当前乡村精神类疾病干预和治疗的重要主体。从干预的过程来看,国家干预可以分为事前介入和事后介入。其一,国家需要成立一些地方性或县区范围的 公益性 治疗中心,主要是收纳一些家庭无力承担、家庭成员死亡或父母年龄较大的 精神病患者。国家也可以成立基层的 精神卫生中心,设置在乡镇范围或联合片区范围。基层精神卫生中心 不需要像省市卫生中心一样复杂,要治疗各类 精神病患者 和 心理疾病,其主要是做出基本 诊断、基础治疗,必要时引导家长和亲属如何有效的就医和进一步的治疗,不至于乡村社会的留守人士在遇到突发 刺激 和 心理创伤时 手足无措,这尤其适合一些留守 老弱 占主体的乡村地区。其二,针对一些患病程度较为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 精神病患者,也应该统一收治,因为乡村社会没有能力和专业实力来管理这类人员。其三,针对一些没有 攻击性 和 危险性,生活自理 和 认知程度较高的 精神病患者,没有必要统一收治到 精神病院,可以让其与家人和亲人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亲人,可以分散在各村镇像村里的 五保老人 一样生活,也可以由一些民间互助组织展开照料,具体措施适宜各地进行自我探索。其四,国家应该免费进行事前的宣传推广,一些 先天性精神病患者 在 幼小时期 进行有效的介入,可以极大的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一些突发的 精神病患者,在早期进行有效的介入,也可以有效的治疗他们的病症,而这些情况无论是普通家庭成员还是乡村干部普遍都是不了解的。


        高万芹  |  武汉科技大学  

        新乡土   2024-02-25


.

回答|共 5 个

木火通明 发表于 2024-2-27 01:49:20| 字数 8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精神病人最苦,特别是严重的,家人遗弃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我住院见过邻县一个老奶奶带孙女来我们我们这里看病,父母生了其他孩子不管这个女儿了让奶奶丢弃,奶奶不忍心借钱给孙女看病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4-2-27 13:22:04| 字数 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木火通明 发表于 2024-2-27 01:49
农村精神病人最苦,特别是严重的,家人遗弃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我住院见过邻县一个老奶奶带孙女来我们我们这 ...

        三个女人说着笑着往后面走,遇到 潘金莲 走来。 对 潘金莲 说: 你错过了一次算命的机会。

        潘金莲 不屑的摇着头道:“ 我是不算它的。 常言道:【 算的着命,算不着行 】。上回那个吴神仙还算我是个短命,又怎么样呢?  倒是说的心里慌慌的,不如不算的好。【 随它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

       《 金瓶梅词话 》 四十六回

        穷苦人或流浪者的苦难,像小猫小狗,任生任灭 ……


.

琳琳 发表于 2024-2-28 03:29:13| 字数 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生活顺心如意,没有太多的不良刺激,患病率肯定会比较低。
        
        

一路陪伴 发表于 2024-2-28 12:49:31| 字数 88 | 显示全部楼层

琳琳 发表于 2024-2-28 03:29
如果生活顺心如意,没有太多的不良刺激,患病率肯定会比较低。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纵横,公司立破,兄弟姊妹,儿女前途 …… 不确定因素太多

天使羽毛1 发表于 2024-2-29 21:11:07| 字数 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很有启示。这年头,精神病能健康平安的活着,在农村就算好的了。农村精神病,保障水平很差很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