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reen5 于 2025-6-15 11:44 编辑
今天主要回顾《影响力》第二章 互惠原理,做了读书笔记。现在分享读书笔记的一部分。
互惠,偿还人情债,是人类社会的古老社交原则。我们每个人从小听人教导,耳濡目染,从小就知道凡是有人敢违背它,必定会受到社会的制裁和嘲笑。由于普通人大多讨厌一味索取、从不回报的家伙,我们往往会想方设法地避免被别人看成是揩油鬼、忘恩负义的王八蛋,或是不劳而获的懒虫。
互惠原理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交行为。在社交的时候,互惠原理的威力大到了这样的地步:对面来的那个人,不管他看起来有多奇怪、讨厌、不受欢迎,只要先给我们来点小恩小惠,就能提高我们顺从对方之要求的概率。也正因为如此,互惠原理被很多人当做影响力武器,让别人在行为上顺从自己的要求。
互惠原理的威力无处不在
在美国有个源自于印度的教派组织叫克里希那。20世纪70年代克里希那教派蓬勃发展,信徒人数大增,财富和资产膨胀。这个发展得益于克里希那信徒在大街上的募集捐款。这些克里希那信徒剃着光头,穿着长袍,在大街小巷里边吟唱边摇着铃铛,看到人就索取捐款。一开始美国人对这些信徒很反感,觉得他们的穿着打扮以及行为古里古怪,不愿意为之掏腰包。克里希那教派的领导人想了个办法,就是让信徒们在乞求捐款之前先给街边的路人来一点小恩小惠,比如往你的手里塞一本印度典籍《薄伽梵歌》或一朵美丽的鲜花。如果你不要,他们就很诚恳地说这是给您的礼物。然后提出捐款的要求。这一招很管用,出于互惠的心理,美国百姓的捐款源源不断地进了克里希那信徒的口袋。
互惠原理的威力也常常见于政坛。在草根阶层,美国的地方政治组织早就知道,要想让自己党派的候选人留在职位上,那就得确保选民得到各种各样的小恩小惠。许多城市的“拉票贩子”至今都是这么干的。即使在政坛的高层,互惠原理也发挥着惊人的效力。林登·约翰逊刚刚当上总统的时候,他提出的议题在国会里总是轻轻松松就通过了,政治分析家们不免感到惊讶,就连照理说该强烈反对这些提案的议员也投了赞成票。政治学家们作了一番认真的研究发现,与其说这是因为约翰逊在政治上特别长袖善舞,还不如说是因为他长年在众议院和参议院里摸爬滚打,帮了其他议员许多忙。当上总统以后,议员们纷纷偿还从前欠下的人情债,这才使他得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就通过了大量的立法提案。
互惠原理的威力也常见于商业销售领域,比如在超市向顾客发放免费的商品小样,引诱顾客来购买。在超市,服务人员总是微笑着递上样品,好多人都觉得光是还回牙签或杯子就走开太过分了。于是,他们购买了一些产品,哪怕并不是十分喜欢。印第安纳州的超市经营者把奶酪摆在货柜外面,让消费者自己切一小块免费品尝,如此一来,有一天他们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卖掉的奶酪就到了1000多磅。
|